俄新型核潛艇亮相威懾意味濃

俄羅斯最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在西北部的北德文斯克市亮相。美聯社

本報訊

俄羅斯最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在西北部北德文斯克市的塞夫馬什聯合造船廠的浮船塢下水。

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出席儀式時致辭指,這艘核潛艇兼具水下武器和機械人作戰平台功能,將增強海軍實力,有效保障俄羅斯海上邊界安全,捍衛國家利益,之後還會展開一系列海試。

塔斯社引述專家的話介紹,「哈巴羅夫斯克號」(Project 09851)可搭載早前試驗成功的「波塞冬」核動力水下無人潛航器,相信有助擴展核威懾力量體系。俄羅斯近期不斷公開核武器載具試驗成功,包括「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及「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都是在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展示核威懾。

「哈巴羅夫斯克」號核潛艇由中央紅寶石海洋工程設計局設計,配備現代化水下武器和多功能自動化系統。俄海軍總司令莫伊謝耶夫海軍上將稱,這艘潛艇設計用於在北極冰凍條件下作戰,既可獨立行動,也可在北方艦隊戰鬥群中作戰。俄聯邦國防部已經訂購了三艘。

「哈巴羅夫斯克」號潛艇於2014年7月27日鋪設第一根龍骨,製造週期長達12年。俄國防部稱,艇體採用與955M「北風之神」級相似的前段線型,以降低建造與維護成本,提高隱身性能;艇內則預留大型發射艙段,用於容納直徑約2米的「波塞冬」。除了戰略打擊任務,該潛艇配備的先進水下機器人和多用途武器,可執行偵察、反潛與破襲等多種任務。

下水後,該艇將首先進行系泊試驗,隨後展開海上試航,預計2026年交付北方艦隊。一旦服役,將與早前入列的「別爾哥羅德」號共同構成俄海軍「波塞冬」作戰力量,使俄方具備「洲際水下核打擊」與「航母戰鬥群威懾」雙重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是基於1992年開工的奧斯卡II型巡航導彈攻擊型核潛艇改裝而來的,相比之下,「哈巴羅夫斯克」更加先進。

普京表示,「波塞冬」能抵達極深水域,以超越北約攔截能力的速度航行。其反應堆「比潛艇所用的小一百倍」,在實戰化潛艇發射中首次啟動。就威力而言,「波塞冬」甚至超越了「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薩爾馬特」本身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投送工具之一,西方國家推測,這種重型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可攜帶10至15枚核彈頭。

特朗普:沒考慮向烏提供戰斧導彈

俄方的一系列動作,都可視為對美方準備為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的反應。不過特朗普11月2日就表示,沒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他說,俄烏雙方仍在激烈交戰,俄羅斯沒有所謂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要讓俄烏雙方戰鬥至分出勝負。五角大樓的評估認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航導彈,不會對美國庫存造成負面影響,已經向白宮「開綠燈」,但最終決定權在總統手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