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三藩市參事會第四區市參事殷嘉立(Joel Engardio)罷免案進入投票階段,政壇動態引發關注。前第四區市參事馬兆明(Gordon Mar)本周接受本報專訪時,首次確認自己正在考慮重返政壇。
「我還沒有決定,有許多因素需要考量。」馬兆明表示,這些因素包括9月16日罷免案的結果。他強調,雖然還未下最後決心,但不排除重返第四區參選的可能性。
談及這次罷免案,馬兆明表示「心情複雜」。他一向主張罷免應限於官員涉犯罪或明確失職,不應淪為政策分歧的工具,因此曾反對罷免地檢官及教委。但他直言,殷嘉立在競選過程中「隱瞞或誤導了選民」,特別是在大公路(Great Highway)去留問題上的表態,使得此次罷免「在某種程度上比以往更具正當性」。
馬兆明回顧任內舉辦了最多場有關大公路的公聽會和社區會議,最後推動「平日通車、周末休閒」的折衷方案,並在2022年12月通過立法,卻很快被殷嘉立推動的K提案推翻,「過程中缺乏公開會議與社區參與,令許多居民覺得被背叛」。
馬兆明進一步批評,罷免並不僅限於大公路,許多居民早已對殷嘉立缺乏透明與問責感到不滿。馬兆明表示,而他在任內推動警方公布族裔犯罪數據、要求各分局制定社區警務計畫等措施,至今仍在運作。
他批評「挺殷嘉立」陣營接受科技與加密貨幣富豪大筆捐款,基層選民憂心「金錢淹沒民意」。同時指出,殷嘉立過去支持罷免地檢官與校區委員,如今卻以「政策分歧不應成為罷免理由」為由自保,態度前後不一,堪稱「偽善」。
殷嘉立回應指出,此次罷免「並非因失職或貪腐,而是出於單一議題的政治報復」。他表示,在大公路政策上並無隱瞞,相關立場早已在社交媒體公開說明。關閉大公路也並非他個人決定,是與其他市參事共同提案,最終交由市民公投,「這是擴大民主參與的作法」。
至於警力下降,他表示這是全市普遍面臨的問題,自己一直在積極推動公共安全的提升。
至於是否會公開呼籲支持者對某一立場投票,馬兆明重申不會表態,而是尊重選民自主。但他特別呼籲華人社區踴躍投票,「過去華人在大公路議題上的聲音,常被其他團體的呼聲所掩蓋,這次罷免是展現影響力的重要機會。」
他並透露,下周三(8月27日)三藩市民主黨中央委員會(SF DCCC)將討論是否對罷免案表態,他本人將主張「不表態」,把選擇權交回第四區選民。他鼓勵華人居民可透過電郵(包括中文)或親自出席會議,在公開發言時間以中文表達意見,「讓民主黨真正聽見華人的聲音」。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