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由美化華埠行動委員會主辦的端午節包粽活動,不僅昭示著端午節的到來,更掀開了夏日旅遊旺季的帷幕。相鄰的意大利區同日舉辦夏日街會,自然人流量飆升。
適逢3天長假期,華埠的週末王丁旺財,遊客絡繹不絕。記者在花園角停車場裡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塞車」,同樣在找停車位的車輛塞滿了停車場,停車位一位難求,只好在三層、四層不斷繞圈,20分鐘才搶到停車位。
在勝利堂舉辦的端午節包粽子,吸引了數百名遊客、市民前來,瞭解粽子的故事、學習包粽的技巧。活動主辦方統計,短短三個小時,就有170多人來到攤位前學習包粽的方法,有些顧客還現場定制,擇日再到華埠店鋪領取。
經過三年疫情打擊,華埠經濟正在緩慢復甦和增長。參與包粽子活動的永興餅家陳老闆表示,近10年來,華埠很多社區機構積極參與舉辦各種主題活動,總結了不少經驗,活動越來越豐富,自然吸引遊客、市民。這種現象,在多元文化組成的三藩市不同族裔社區當中,是罕見且獨特的。
華埠為數眾多的餅家,除了一些特別品種應節生產外,各類年宵、月餅、粽子等,都是長年供應,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有作坊根據訂單批量生產,再送到門店零售;有些是根據餐館、酒店、門店的配方定制,生產專供食品。
在華埠上百家活躍的公所、社團,有物業租金收入,自然成為一個有消費力的群體,成為端午節粽子消費的主力軍。儘管粽子的市場價格逐年攀升到每隻5元起跳,但只要有好的出品,不愁沒市場。
新杏香酒樓已經三年沒再自己生產粽子了。關老闆認為,華埠及坊間已經有很多地方生產粽子,新杏香要專心做好自己。他說,只要打好華埠歷史文化這張牌,華埠沒理由會衰退。但需要有政府、社區機構、商戶共同努力,做好華埠的保育工程,不能過渡透支。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