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租金低 生活獨立 青年宿舍助建基礎 倡設租金儲蓄基金 鋪路置業階梯

現時有7個由政府全資興建的「青年宿舍」項目,另有酒店和旅館項目獲批轉作青年宿舍用途。有受惠年輕人指,入住宿舍能改善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變得獨立自主,惟受最多入住5年規限,擔心屆滿後未能物色租金相宜的住處,重回舊居與家人「困獸鬥」。有宿生盼望計劃恆常化,並銜接至其他房屋政策。有社福界人士同意,冀相關計劃可以針對因家庭衝突需要逼切遷出,或者居於不適切住房的青年。另有業界人士建議設立配對基金,把部分宿舍租金用作儲蓄用途,鼓勵青年養成儲蓄習慣,並研究設立「置業階梯」,提升青年生活質素。

青年宿舍計劃幫助不少年輕人解決燃眉之急。
青年宿舍計劃幫助不少年輕人解決燃眉之急。

 

民青局推動「將酒店和旅館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資助計劃」,共有6個項目獲批。
民青局推動「將酒店和旅館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資助計劃」,共有6個項目獲批。

 

為滿足年輕人對擁有個人居住空間的渴望,同時釋放土地發展潛力,政府出資興建青年宿舍,並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的酒店和旅館,把房間轉作青年宿舍用途,供18至30歲合資格青年入住。

陳小姐去年入住位於元朗的「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至今已近1年,直言宿舍有「家」的感覺,「現時有自己的空間,十分享受。」她分享,有朋友比自己更早入住,到訪視察後,感覺環境舒適,租金相宜,便跟男朋友一同申請雙人房,「月租僅3600元,十分吸引。」她續說,現時變得獨立,會做家務,而跟另一半共居,亦開始計劃將來,「我們遷出後仍想同住,或會租住村屋。」

除了提供住宿空間,部分年輕人視青年宿舍為「避風港」。張小姐跟妹妹原與家人同住,惟家庭關係不太和洽,「相見好同住難,大家精神狀態也不好。」然而,坊間價錢相宜的租盤質素參差,妹妹曾每月以近6000元租用尖沙咀劏房,環境狹小惡劣,「雜物太多很有壓逼感。」

有青年去年入住位於元朗的「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直言宿舍有「家」的感覺。
有青年去年入住位於元朗的「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直言宿舍有「家」的感覺。

 

搬離原生家庭 姊妹愛「回家」

後來,有機構開辦青年宿舍導賞團,張小姐參觀後決定申請入住荃灣如心酒店的「Home2 Youth Hostel」,而妹妹則申請位於天水圍的「琇居」,同覓安樂窩,「回家有一種開心、舒服、放鬆的感覺。」

現時共有7個由政府全資興建的「青年宿舍」項目,加上「將酒店和旅館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資助計劃」共有6個項目獲批,預計為有需要青年提供5430個宿位(見表)。前者有3個項目竣工日期延後,有2個項目標明「待定」。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指,各項目的規模、樓宇設計和技術要求不盡相同,涉及的規劃和土地程序等挑戰有異,因應非政府機構在規劃、設計、施工及營運上或遇上困難,局方已設立專責小組,提供針對性的支援。

 

 

首個落成的「大埔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啟用至今的入住率為100%(除一般單位更替外)。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秀儀指,宿舍致力為入住青年塑造互信、互動、共享的生活社區,樂見青年在居住期間,成功發展並累積個人資本,為未來作好準備,「宿舍不僅是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一個促進青年發展的平台。」

PH2首批租戶已達租用上限需要遷出。黃秀儀指,宿舍會於租約期滿前,了解租戶續約或遷離意向及安排,提供相應的支援或轉介服務,並按情況提供酌情安排,讓青年租戶能順利完成過渡,截至現時約有15名青年租戶於入住上限時遷出。她續說,大部分租戶遷出後,獨自或與親友租住私人住宅,少量租戶遷出後選擇與家人同住、移居、入住公共房屋或過渡性房屋。

大埔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達100%入住率。
大埔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達100%入住率。

 

生涯規劃教理財 協助社會接軌

至於「保良局青年綠洲」,自2023年落成入伙至今,有超過1500位在職青年入住;以2024至2025年度計算,平均入住率為85%。保良局指,該宿舍平均每月收到逾60份新申請,首批入住租戶亦剛完成續約流程。

「青年綠洲」設有共享廚房,更有圖書館及自修室等設施。
「青年綠洲」設有共享廚房,更有圖書館及自修室等設施。

 

保良局續指,為裝備租戶在租約完結時能順利與社會接軌,青年綠洲為租戶安排一系列生涯規劃、理財教育、職業體驗等活動,「期望他們在居於綠洲期間、以至離開綠洲,甚至在整個人生道路上亦能有所成長。」保良局亦與民青局保持溝通,持續跟進青年租戶的情況。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副總幹事區潔盈博士指,社會上有一群較「高危」的青年,自小跟家人相處欠佳,日夜吵架,青年宿舍或能暫緩雙方「日對夜對」衍生的衝突,年輕人繼而有時間思考人生路向,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儘管青年獨居或要面對前所未見的問題,她相信,獨立能助他們應對未來生活。

冀計劃恆常化 銜接其他房屋政策

目前青年宿舍的入住上限為5年,有租戶指,青年宿舍計劃幫助不少年輕人解決燃眉之急,但有宿友在18歲時入住,遷出時年僅23歲,相信也未能負擔出外租屋的成本,「坦白現時30歲也不是能買樓的年紀,租樓也大壓力。」他希望,相關部門考慮把計劃恆常化,並銜接計劃至其他房屋政策,進一步改善青年住宿問題。

有社福界人士亦言,「青年住宿問題」的定義還可更清晰,舉例英、美等地的文化會要求年滿18歲的子女獨立,遷出原生家庭,致近年出現很多年輕人「流浪」街頭的現象,「他們有工作,只是其薪金不足以支付房租,唯有『瞓街』。」他指,香港情況未至於如外國般嚴峻,認為政府可以通過青年宿舍,對因家庭衝突需要逼切遷出,或者居於不適切住房的青年,作出針對性的協助。

黃秀儀補充,青年對住屋需求大,建議有關部門構思設立配對基金,把青年宿舍租戶的部分租金作為儲蓄用途,鼓勵青年養成儲蓄習慣,為未來發展做好財務準備。她又建議研究設立「置業階梯」,讓青年以青年宿舍作起點,為剛踏入社會、經濟能力有限的青年提供過渡性的可負擔居所,再加以銜接,「讓青年有更多可負擔的房屋選擇,滿足他們於不同階段的住屋需求。」

天水圍「琇居」提供672個宿位。
天水圍「琇居」提供672個宿位。

 

籌備活動拓闊社交圈子做義工回饋社會

青年宿舍活動多元,有營辦機構邀請青年租戶籌備活動及工作坊,拓闊社交圈子,同時推動租戶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

Mo與女朋友於2023年5月一同入住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兩人積極參與宿舍的工作坊及課程。Mo舉例,自己曾參與有關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一種性格分類模式)及化解職場危機與衝突的工作坊,又學習理財、信貸評級及創業等知識。此外,他們亦在空餘時間參與不同的體育運動,如打籃球、美式桌球及乒乓球等,更會定期參加義工服務,「很高興在綠洲認識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擴闊社交圈子。」

有青年租戶在宿舍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青年租戶在宿舍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

 

另一邊廂,大埔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會邀請租戶籌備活動及工作坊,並擔任導師,分享各行各業的工作及個人技能。

青協督導主任黃秀儀指,宿友多才多藝,有廚師、咖啡師、健身教練及飛鏢運動員等,「讓他們發展一技之長,提升對宿舍及社區的歸屬感。」

早年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釋出有關青年宿舍的申請指引,當中列明青年租戶要每年參與不少於200小時的社區或志願服務。黃秀儀指,PH2租戶可透過「義補試驗計劃」,擔任義務補習老師,為區內基層學生提供免費義補;宿舍也開辦「電器復修課程」,讓修畢課程的租戶,能為區內長者及低收入家庭提供電器維修服務,「租戶踴躍參與,將所學回饋社會。」

記者:仇凱瑭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