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公園\xf9堛漱p鹿低頭覓食,遊客靜靜圍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卻自稱看到了外國遊客踢鹿的畫面。「有外國遊客對鹿拳打腳踢,甚至故意恐嚇動物。」高市早苗以「奈良之女」自居,表達了對奈良公園鹿遭遊客傷害的憤慨。她聲稱這類行為傷害了日本人珍視的文化與傳統,然而奈良公園方面否認了有關說法。這與去年特朗普「佛羅里達州非法移民都吃狗」的言論,如出一轍。
特朗普曾宣稱海地移民吃貓狗,白宮斥其為「下流言論」,並指出這種陰謀論會危害民眾的生命。類似地,高市早苗關於「外國人在奈良公園踢鹿」的言論,也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
這類排外言論的共同套路十分明顯:先虛構一個外來群體的不文明行為,激發本土民眾的恐懼與憤怒,再將個別問題上升為群體行為。
日本法務省討論號稱要開展針對排外和仇恨言論的情況調查。然而,他們自身也未能完全避免排外嫌疑。今年5月法務省就提出過「將不法外國人清零」的口號,刻意將「不法」與「外國人」進行綁定。
排外言論氾濫之際,日本正站在「人口斷崖」邊緣。2023年總人口已減少至約1.243億,同比減少超過50萬人。出生人口約72萬,創下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紀錄。今年,日本進入了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處於75歲以上的超老齡化社會。
2025財年,日本護理業的勞動力缺口將達到32萬人左右,到2040財年這一數字預計將攀升至69萬。勞動力短缺已如此嚴重,日本不得不探索「有控制地引入」外國勞動力,可新首相卻在選擇在這上面做文章。
排外言論不僅影響勞動力輸入,還會打擊旅遊業。今年6月,來自香港的遊客在暴跌33.4%。旅遊局分析認為,此現象與一則「地震預言」在社交媒體瘋傳有關。證明了不實信息對旅遊業會產生立竿見影的負面影響。高市早苗的「踢鹿」言論再一次引發外國遊客的反感,將進一步影響旅遊業的發展。
這種政治右傾化現象與日本社會整體的保守化趨勢相吻合。
在參議院選舉中,新興的極右翼民粹政黨參政黨異軍突起,在參議院席位從原先一席躍升至15席,主打口號正是「日本人優先」,和特朗普式民族主義理念不謀而合。排外情緒與實際需求背道而馳,在注意力經濟主導數字世界的當下,通過社交平台造謠外國人已成為一種明顯的牟利行為。
政治人物或許能通過煽動排外情緒獲得短期利益,但當一個社會的護理行業面臨32萬人的勞動力缺口時,散播排外謠言無疑是火上澆油。
日本的教育從未培養國民將外國人看作「社會成員」。在這個意義上,對日本人而言,與外國人妥善相處不是一個人道主義問題,而是關乎發展和存亡的現實問題。美國驅逐非法移民所產生的惡果擺在面前,可還是有人視而不見,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