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迎來平穩窗口期 競爭仍是主基調

中美元首會晤結束,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向《星島》分析,此次會晤的核心是中美經貿關係從「失序風險」走向「重啟與重建」,具有明顯「戰略止損」的意味,中美或迎「平穩窗口期」。新加坡學者駱明輝則認為,雙方是否執行所達成的共識仍待觀察。BBC報道相信,經過數月博弈,領導人見面有利於緩解緊張關係,但長期來看,激烈競爭仍是主軸。

學者劉典指出,過去數年,中美摩擦多,互信弱,市場與國際社會對雙方脫鉤、衝突、技術戰的擔憂一直存在。此次會晤是要把氣氛拉回「可管理狀態」,重新設立「關係基調」。雙方都在傳遞「穩定更重要」的信號,經濟、經貿、人工智能、反跨境犯罪、全球治理領域將成為新的穩定器。

他認為,兩國元首互訪意味中美將有可預期的階段性成果,雙方已準備從「會晤」走向「機制化溝通」,這對全球市場、供應鏈、技術企業來說,都是明確信號:中美可能迎來一段「平穩窗口期」。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駱明輝表示,經過這次會面,兩國關係能暫時穩定下來,但雙方是否執行所達成的共識仍待觀察。

《紐約時報》報道指,特朗普貿然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時嚴重誤判形勢,似乎認為中國很脆弱。但他顯然沒意識到,中國採購大豆等商品可從其他地方獲得。中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產量。特朗普逼使中國將稀土用作武器,但美國根本無法快速找到替代來源。「習特會」未談台灣,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特朗普避免將台灣問題「核心化」,但他明年4月訪華恐怕很難迴避。

本報駐京記者楊浚源報道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