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計劃2026年推出加密貨幣託管服務,標誌著華爾街大型金融機構正加速深入數字資產領域。
花旗全球合作與創新主管Biswarup Chatterjee向CNBC表示,該行已投入過去兩至三年開發託管方案,並在技術與監管面向上取得進展。Chatterjee說,花旗希望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推出一項具可信度的加密資產託管解決方案,能夠服務其資產管理客戶及其他機構投資者。他指出,該服務將由花旗持有原生加密貨幣,並提供符合監管要求的安全托管。
傳統銀行過去長期迴避比特幣與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但特朗普政府近期推動更具友善性的監管政策,包括《GENIUS法案》,為穩定幣等領域提供明確規範,讓傳統金融機構能在法規保護下進入數字資產市場。
Chatterjee表示,花旗正在同時開發內部技術方案與外部合作選項。他說,部分針對特定資產與客戶群的解決方案將由花旗自行設計與建構,另一些則可能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採取靈活、輕量的模式。他強調:「我們目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不過,並非所有華爾街銀行都選擇相同策略。摩根大通(JPMorgan)執行長Jamie Dimon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該行允許客戶購買加密貨幣,但不會提供託管服務。花旗的布局不僅止於託管領域,也在探索穩定幣的潛在應用。其他銀行也正跟進。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執行長BrianMoynihan於7月透露,該行正著手開發自有穩定幣;摩根大通亦表示正在「探索」相關數字貨幣產品。摩根大通全球市場數字資產負責人ScottLucas近期指出,穩定幣可讓銀行在現金管理與支付服務上提供新方案,並回應客戶在區塊鏈支付方面的需求。
摩根大通早前也推出以太坊網絡上的「存款代幣」(depositto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