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戰爭之手伸向歷史敘事

那張黑人奴隸背部佈滿傷疤的照片,已經從國家公園展覽中撤下,這不是簡單的展位調整,而是一場關於靈魂的戰爭。白宮要求清除反映「腐蝕性意識形態」和「貶低歷史人物」的信息,強調博物館應該展示美國的「成功」而非黑暗歷史。特朗普簽署名為「恢復美國歷史的真相和理智」的行政令,指責上屆政府推行「分裂意識形態」,宣揚「將美國和西方價值觀描繪成本質上有害和壓迫的敘事」。事實真的如此嗎?

被撤走的照片拍攝於1863年,記錄了黑奴戈登背部的鞭痕。戈登從路易斯安那州的種植園逃亡至北方軍營地,他背上的傷痕成為奴隸制殘酷性的鐵證。照片被命名為「被鞭打的脊背」,引起了全美社會的強烈反響。它讓白人大眾第一次真正認識到奴隸制的非人性,使其成為美國內戰時期最具震撼力的影像之一。這張照片的威力遠勝任何火砲,推動了美國的廢奴運動,促使大量黑人加入北方軍隊。

白宮下令在美國獨立建國250周年(2026年7月4日)前對史密森學會的博物館和展覽進行全面審查,確保內容符合特朗普關於美國歷史敘事的要求。史密森學會旗下包括21家博物館和國家動物園,絕大部分位於華盛頓特區,構成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建築群。去年有近1700萬人次參觀了這些博物館。白宮的審查行動首先針對8家知名國家級博物館,包括國家歷史博物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非洲裔美國人歷史與文化國家博物館及美國藝術博物館。審查要求博物館在120天內糾正有問題的內容,「將分裂性或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語言替換掉」。

特朗普認為,各地的博物館是「覺醒文化」的殘餘部分,「覺醒文化」呼籲人們對奴隸制歷史和社會系統性不平等的重新認識,涉及種族、性別等身分認同相關領域。然而特朗普聲稱博物館「討論的全是我們國家多麼糟糕、奴隸制多麼不好、弱勢群體多麼一事無成,卻沒有任何關於成功、光明或未來的內容」。這種口吻,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耳熟。著名民權律師克魯普回應稱:「如果說出關於奴隸制的真相會讓博物館太過覺醒,那有問題的不是歷史,而是那些想要抹滅歷史的人」。

作為聯邦政府資助的主要文化機構,史密森學會長期以來在歷史呈現中保持較高的學術獨立性。此次由聯邦政府直接主導的大規模內容審查,可能對其運作原則造成挑戰。該機構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我們將在一貫使命基礎上,與白宮、國會及董事會展開建設性合作」,並未明確表態是否接受審查要求。

民間組織認為,白宮此舉意在淡化非裔美國人為國家作出的貢獻,試圖改寫他們在歷史上所面臨的重重障礙。歷史從來不只是關於過去,它決定了我們今天是誰以及明天將成為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