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有感

黃庭桄

  少年不識愁滋味,只記得在讀書時代,每逢天文台說將有風暴逼近,我總會對天祈求:「一定要打得成風呀,掛八號風球的話,我就可以唔使返學,多一日假期咯!」

  「八號!八號!八號!」我恍如一個馬迷狂嗌,希望能願望成真,可以留在屋企偷懶,Hea\u5413玩\u5413又一日。

  不過當我攤屍在床上虛耗青春時,媽媽已經忙得頭昏腦脹,一大清早便撲落街市,買定豬肉啊鮮魚啊蔬菜啊,以防打風期間會不夠糧食,有錢都買不到\u9938。

  回到家後,她又將幾塊防風膠板豎高在窗口位置,做定防風措施,彷彿如臨大敵。風雨飄搖,雨後又見彩虹,童年就是如此經過。

  長大後,開始洞察世情,漸明白打風對學生來說,當然是平白多了一天快樂假期,但對某些人而言,打風被逼停工,手停口停,少了一天生計的收入,愁眉只會整天掛臉上。

   還有在颶風期間當值的人士,他們謹守崗位,為市民服務,絕對是敬業樂業,令人欽敬。

  像在碼頭報道風災實況的新聞記者,即使他們紮好馬步也被颶風吹郁,撲面雨水令眼睛也睜不開,狼狽不堪。像消防員和警員等紀律部隊,冒著生命危險穿過洪流,搬開塌樹,拯救被困的居民;也要在惡劣環境下救急扶危,每一個都是無名英雄。每次看到新聞片段,只會替他們擔心。

   當有了慈悲心,便不會因多了一天打風假期而狂喜,心中反而期盼,世間再無風暴,人人繼續有工開,人人都平安,只有金風來送爽。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