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散熱技術 微軟取得突破

由微軟開發的微流體晶片有蓋子,並連接管道,讓冷卻液安全流動。微軟

微軟團隊運用AI技術來識別晶片上的獨特熱分布,以更精確地引導冷卻液流動。微軟

人工智能(AI)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耗來源,在地球迫切需要朝著減排方向發展之際,卻進一步加劇了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大部分能源消耗來自圖形處理器(GPU,俗稱顯卡)的運行,但使其冷卻也消耗很大的能量。因此,當像微軟這樣的巨頭宣布,在晶片散熱方面取得突破時,立即引起了關注。

微軟的新系統是基於微流體技術,這是一種長期以來進行研究但難以實際應用的方法。該公司聲稱,這種方法可以使散熱效果比現有方法提升三倍。

許多數據中心依靠冷卻板來防止GPU過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冷卻板與熱源之間被多層材料隔開,因而限制了性能。微軟專案經理梅傑蒂(Sashi Majety)表示:「如果五年後仍然高度依賴傳統的冷卻板技術,那你就被困住了。」

在微流體技術中,冷卻液更接近熱源流動。微軟的原型設計中,液體會通過蝕刻在晶片背面的細絲狀通道移動,並利用AI技術,更有效率地引導冷卻液流經這些通道。

這款原型與以往嘗試的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如圖所示,這些蝕刻通道類似於樹葉或蝴蝶翅膀上的紋路。

微軟表示,這項技術可以使GPU內部矽晶片的最高溫降低65%。

不過,具體數字取決於工作負載和晶片類型。研究員表示,該技術將能在超頻運行時,「不用擔心會把晶片燒壞」。此外,也可以讓公司將伺服器更緊密地排列,從而降低延遲時間,並且實現「更高品質」的廢熱再利用。

雖然這聽起來對環境有利,但微軟的聲明並沒有強調這一點,主要討論的是新技術在效能和效率提升方面的潛力,對環境的利益只是蜻蜓點水地提到具有「永續性」,並能降低電網壓力。

科技-三藩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