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夠了嗎?(下)

嚴勵行

  昨天提到自己抗拒社交媒體無意義的資訊推送,今天不妨幻想\u5413若情況不改善,四周將會變成甚麼樣?未來的日子隨著演算法越來越精準,資訊推送將更加個人化且無孔不入。人類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將會進一步縮短,這會令大多數人更傾向觀看短影片或聽取AI濃縮的資訊摘要,而失去深度閱讀和長篇寫作的能力。音樂、電影、文學或會以更短、更刺激的形式呈現,以迎合大眾的耐性限度。

  人們更多機會在虛擬世界中建立更豐富的社交形象,但也意味著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進一步減少,這也許會令年輕一代在現實中的溝通能力下降。網絡上的朋友數量增加,但深層情感連結卻減少,孤獨感反而加劇。更甚的是人們可能在不同平台塑造完全不同的人格,導致自我認同混亂。

  AI工具雖然讓人省了不少工夫,但亦有可能讓人們功能退化。我們的記憶力容易退化,因為重要事件(如老婆生日、歷史知識)完全依賴AI提醒。如果沒有人主動牢記,某些知識可能只在雲端存在,一旦系統故障就會永久遺失。對藝術創作者來說,創新往往來自於不同記憶的連結,如果大腦不再儲存資訊,靈感亦可能減少。

  情感反應亦可能被演算法操控,人們情緒更加容易極端,因為憤怒、恐懼、興奮等強烈情緒更能吸引互動。社會對立容易加劇,因人們更容易陷入同溫層,對不同觀點的容忍度降低;憂鬱、焦慮等情緒疾病可能更加普遍;冷靜理性的討論亦有機會被邊緣化,而極端言論主導公共話語。

  若以上都發生了,數碼排毒可是新的生存技能。主動減少網絡使用,回歸低刺激生活;地區設定每周的無網絡日,避免全民認知超載;甚至發明「大腦防火牆」裝置,幫助人類過濾無用資訊。

  我們到底想要甚麼樣的未來?今天每一個選擇,都在為那個未來投票。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