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遙距醫療監管框架分散及資訊透明度不足 倡5大建議

消委會今日(19日)發表《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表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消委會認為有需要將遙距醫療納入現有的醫療體系及完善監管框架,因此進行了題為《信任與創新:提升遙距醫療管治》研究,了解消費者及醫生與中醫對遙距醫療服務的看法和體驗;審視遙距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營商手法及服務條款,以識別潛在問題;並提供5大建議,促進在香港持續發展遙距醫療。

以混合研究探討私家中西醫「遙距診症」服務

是次研究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私家中西醫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研究揭示多項與遙距醫療相關的根本問題,包括監管框架分散、服務提供者之間的法律責任不明確,以及保險保障範圍不確定。

遙距醫療監管框架分散及資訊透明度不足

在營商手法方面,研究亦發現多項問題,包括資訊透明度不足及含糊不清、可供選擇的中西醫及診症時段不足導致消費者缺乏選擇、操作支援不足,以及對遙距醫療平台或通訊工具的私隱及安全性存疑。

消委會在報告中指出三大問題。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在報告中指出三大問題。消委會圖片

 

是次研究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私家中西醫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消委會圖片
是次研究以混合研究方法探討私家中西醫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提出5大建議。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提出5大建議。消委會圖片

 

消委會今日(19日)發表《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何姵妤攝
消委會今日(19日)發表《香港遙距醫療服務研究報告》。何姵妤攝

 

消委會提出 5 大建議,分短期、中期及長期逐步推行。何姵妤攝
消委會提出 5 大建議,分短期、中期及長期逐步推行。何姵妤攝

 

建議分短期、中期及長期逐步推行

為透過優化管治及提升市場透明度,以賦權消費者並加強使用遙距醫療服務的保障,消委會提出 5 大建議,分短期、中期及長期逐步推行,包括加強對提供遙距醫療服務的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引;優化管治以涵蓋遙距醫療平台及通訊工具;提升遙距醫療的市場透明度;提高遙距醫療服務的可用性;教育和支援消費者安全使用遙距醫療服務。

99.5%中西醫認為需要改善遙距醫療服務

消委會去年以問卷調查訪問840名消費者,以及833名中西醫和14個遙距醫療服務商家,並檢視19個服務提供者的官方網站和宣傳資料等。調查發現,最常諮詢的疾病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咳嗽,分別超過7成和4成。超過4成的消費者和7成的中西醫認為「未能進行身體檢查」是進行遙距醫療時的最大障礙/憂慮。另外,99.5%的中西醫認為香港的遙距醫療服務需要作出改善,逾6成的中西醫認為修訂遙距醫療相關指引和制訂法例,對於釐清各方的責任及保護中西醫和病人非常重要。

病人使用遙距醫療時,可能涉及多個類別的服務提供者,除了私營醫療機構及中西醫之外,其他服務提供者目前的監管框架和指引或未有充分考慮遙距醫療的情況。19個被檢視的商家中,有4個聲稱他們提供的遙距診症服務並非用於診斷或被視為提供診斷或治療,即使他們的服務可能包括簽發醫學證明書和處方。

人工智能科技或為醫療服務帶來更高風險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例如協助疾病診斷及提供治療建議。然而,這類科技可能為醫療服務帶來更高風險,有必要加強監察。被檢視的商家當中,有8個透過訂立服務條款,迴避因病人使用其服務而可能引致的損失或傷害所帶來的法律責任。

約五分一的受訪消費者認為使用遙距醫療平台的技術支援不足或不清晰,近年接獲的投訴個案中最常見為無法提供服務或退款。有15個商家沒有明確指明在中西醫認為病人不適合進行遙距醫療的退款安排;16個商家對遙距醫療適用的病症標準不同,令病人無所適從;有4個受訪商家沒有就遙距醫療服務訂立任何服務條款。

四成消費者憂使用通訊工具被追蹤和監視

調查又發現,分別超過4成消費者和私家中西醫擔心使用通訊工具時,診症過程可能被追蹤和監視,另有近3成消費者擔心平台收集過多個人和付款資料。
 

記者:蔡思宇、何姵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