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明)
我認識很多樂器演奏高手,他們最初選擇樂器的時候都有一點搞笑,例如有樂團首席曾告訴我,他小時候是想學鋼琴的,嚷著要媽媽替他在琴行報名,怎料到上課的時候,才發覺他媽媽給他報了小提琴的課程,原來媽媽說家\xf9堥S有位置放鋼琴,學習小提琴也是一樣,看來他真的要感謝媽媽當初替他選了小提琴。也有認識從美國某大學音樂系碩士主修單簧管的朋友,原來他最初也是希望學鋼琴,不過因為小時候手掌不夠大張開至八度琴鍵,最後選擇了單簧管,現在我知道他正在學鋼琴,圓了兒時的夢想呢!
學生選擇學習樂器的原因更加五花八門,在有參加「一人一樂器計劃」的學校,每位學生都會強制地學習一種樂器,那些根本沒有興趣學音樂的學生,多數會選擇學中國笛子,因為這應該是最便宜的樂器,最平淘寶數十元便有一支,交差完畢要放棄的時候,也不用投資太大;相反亦有很多學生為求加入學校的管弦樂團,選擇非常之昂貴及罕有的樂器,例如豎琴、巴松管,怎料這些稀有樂器在管弦樂的位置也非常少,要在樂團爭取到一席位,除非演奏得很好或之前高班的同學已經畢業。也有高大的同學被老師選去學大型的銅管樂器,例如長號和低音號。還有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有家長認為學小提琴太普通,要小朋友學中提琴,結果小手掌不夠大,要把中提琴的弦線換到小提琴來學習,最後加入樂團的時候,還因為中提琴的聲部往往只有伴奏的角色而感到乏味。
我自己第一件學習的樂器是琵琶,當時我連甚麼是琵琶也不知道,只是因為希望可以跟著同校高我一級的表姐一同學習,想來也有點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