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廢平權法 影響早顯現

聯邦最高法院就招生平權法做出裁決,民眾在外集會抗議。美聯社

史丹福大學校長稱繼續堅持校園多元化。美聯社資料圖片

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在大學招生中考慮種族因素違憲後,史丹福大學等多所高校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聲稱將繼續以合法方式保證校園組成多元化。

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加州選民於1996年通過209號提案,禁止在公務員招聘、政府合同和公立教育中考慮種族、性別和族群因素,因此成為全美第一個禁止公立大學在錄取時參考種族因素的州。2020年,州議會將廢除209號法案的16號提案納入選民,遭57%選民投反對票否決。

最高法院的裁決作出後,史丹福、南加大(USC)和三藩市大學(USF)等私立大學的平權政策也將被禁止。

史丹福大學校長泰西爾—拉維尼(Marc Tessier-Lavigne)周四發表公開信稱,對裁決表示失望,他指史丹福長期以來支持有種族意識的招生政策,將種族作為審查申請人的因素之一,以此鼓勵多元化學生群體。他續稱將以符合法律的方式適應新環境,同時保證對教育和研究環境的承諾,具體措施需要在研究法院裁決和潛在影響後制定。泰西爾—拉維尼透露,未來的招生工作中的重點之一是擴大對潛在申請人的外展工作,希望來自各種背景的優秀學生考慮史丹福,校方也將結合申請人的生活經歷進行評估。

過去幾個月來,史丹福、加州理工大學(CalTech)和加州大學(UC)系統等公私立大學,均簽署了支持平權法案的「法庭之友簡報」(amicus briefs),指出209提案通過後,加大錄取的來自代表性不足社區的學生比例大幅下降。加大的經驗表明,儘管25年來一直努力追求的種族中立措施,但仍未能有效增加學生群體的多樣性,該校研究稱209提案生效後三年內,10所加大的少數族裔入學率下降12%,柏克萊和洛杉磯加大分別下降高達50%。加大因此逐步做出調整,包括將過去為高中畢業班前4%最優生提供入學機會,增加到前9%,並開啟外展計劃,鼓勵低收入學子申請;2011年起建議各校在成績之外,還應考慮申請人的生活經歷、特殊才能和技能,以及學業表現的進步情況。2021年,在低收入有色族裔學生訴訟之後,加大放棄要求申請人提交標準化考試SAT或ACT的成績。

加州州長紐森發表聲明稱,在最高法院佔多數席的保守派大法官再次顛覆先例,「完全不顧社會和學生要付出的代價。」紐森批評包括大法官在內的右翼「試圖將我們帶回有禁書和隔離校園的時代」,強調雖然在新判決之後,數百萬學生獲得平等機會的道路變窄,但加州仍向學生承諾多樣性、公平和平等機會,「任何案件都不會粉碎加州夢。我們的校園大門仍向所有想要努力工作的人敞開。」

反對平權法案的人指出,加州在209提案通過後的經驗表明,如果學校不再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則可能改善多樣性。「亞裔教育聯盟」主席趙宇空表示,判決對亞裔社區來說是歷史性的勝利,「我們的孩子在申請大學入學時將不再被視為二等公民。」本報記者彭詩喬灣區報道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