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婷帶領CYC茁壯

FL051823Z1-12溫靜婷在CYC標誌前。溫靜婷提供

文:記者黃偉江

溫靜婷,從一名生活在香港屋村的丫頭,到留學美國靠勤工儉學的學生,從CYC的實習生,到帶領CYC從生死存亡之際發展到擁有170名員工、年度預算1600萬元、提供多元化服務的社區組織,更在近年來反仇視亞裔運動中積極提供受害人服務。她的成長歷程,展現了新一年華裔移民在美國社會的服務精神與貢獻。

溫靜婷在香港土生土長,有2個哥哥和2個姐姐,她排行最小。父親從事金匠工作,積勞成疾患上肺病,只能在家做珠寶;母親則負責外勤,每天採購各種生活所需,家庭經濟環境不算好。

與哥哥姐姐的年齡相差懸殊,當他們都去上班上學的時候,溫靜婷還未到上學年齡,只好一個人呆在家裡,很是鬱悶。於是她就去圖書館,還模仿家長簽名,參加香港小童群益會,從各式各樣的社區機構活動中找到快樂,廣泛接觸到社區。

16歲隻身來三藩市升學

溫靜婷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香港的小女童軍,一直到中學,期間增長了見識,學習了很多技能,還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她曾在香港舉辦迎接英女皇、戴安娜王妃等活動中參加表演,讓她從小就跳出屋村的局限,到更廣闊的世界闖蕩。

讀到中五時,正值青春期的溫靜婷經常與父母有爭執,家人都認為小女兒在香港很難考上大學,不如嘗試到美國讀書。於是,從未坐過飛機的16歲的溫靜婷,帶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孤身一人飛抵舉目無親的三藩市。

在三藩市,溫靜婷唯一能聯繫上的是父親的一位朋友,在這位叔父及兒子幫助下,就讀聖心大教堂學院預科,繼續接受中學教育一年。這位叔父大半生都在華埠,溫靜婷於是和其姪女合租一間位於華埠香雅巷的散房公寓,展開踏足美國的第一步,在散房住了一年半,期間得到叔父全家人的照顧,她深表感激。

後來,溫靜婷與移民到美的姐姐團聚,搬去與姐姐合住。她們與大多數新移民一樣過著節儉的生活,留學生學費很貴,全靠在香港工作的哥哥代支付學費,溫靜婷的生活費就源自她勤工儉學,課外打零工。

高中畢業後,她收到柏克萊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為節省學費,溫靜婷先在市立大學修讀,兩年後再入學柏大。留學生身份所限,她只能打每小時賺1.25元的「黑工」,曾先後在一家華語電台的凌晨時段做節目主持人、在超市做試食、在禮物商店任營業員。忙碌的打工生活,令她疲於奔命,總算能應付生活的開銷,也讓她積累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社會經驗、結識了許多好朋友。

學成後考入CYC做到總監

為了盡可能多的積累學分,確保兩年後順利轉學,溫靜婷同時修讀灣區多家社區學院,暑假抽時間兼職。兩年後,溫靜婷如期轉入柏克萊,她選修了心理學專業,第四年選修日語,獲得獎學金到日本進修了2年,期間有不同來源的生活費資助,讓她得以到泰國、韓國遊學。

畢業後,溫靜婷並無打算留下美國,因為家人大多數都在香港,但她希望回港前,在美國積累一些更專業的工作經驗,於是申請實習生身份(OPT),在一家精神治療中心實習了6個月,發現要幫助患者真正改變精神創傷,需要漫長的時間,而她更希望做一些與青少年相關的工作,幫助年輕一代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

適逢三藩市社區青年中心(CYC)招聘職員,她了解到這是唯一服務亞裔青少年的華人社區機構,應聘面試時,被要求畫一張活動主題的雙語說明書,她完成後,當即獲得聘用。在CYC初期溫靜婷先後擔任過求職培訓、高風險青少年個案管理等工作。

溫靜婷回憶,影響最深刻的一宗個案管理,是一名青少年因為惡作劇和貪玩,把爆竹放進郵箱內,導致爆炸嚴重傷人而被控傷害罪。與對方溝通時發現,對方是新移民,對美國司法制度的認知完全空白,只想要好玩,卻往往不顧後果。通過與對方家長深入溝通,解釋美國的相關法律法規。

溫靜婷發現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她認為,只要方法正確,有同齡的大哥哥、大姐姐幫扶,年輕人儘管犯了錯誤,還是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這讓我心中產生了一份使命感。不是拉著青少年的手,而是告訴他們有哪些道路可以選擇,結果的可能性有哪些?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需要哪些條件和幫助?」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但也要讓他們明白做出這樣選擇的結果是什麼。

「做家長,不必要自己是家長。在家長會上,家長們互相傾訴,無話不談。隨著時代變遷,家長面臨的問題也隨之改變。青少年或多或少都可能犯過錯,為人父母,要掌握如何扶孩子一把的技巧,而不是不停的數落、責備。」為此,CYC開辦的家長培訓班備受歡迎,在新冠疫情期間改為線上,讓家長學會居家避疫期間,如何與孩子相處。

CYC協助年輕人健康成長

溫靜婷表示,CYC的定位與服務性質,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當年叔父得知她入職CYC時也表示非常驚訝。她說,服務高風險青少年不是CYC工作的全部,但至今依然保留。如今CYC的服務更加多元化,包括:青少年領袖培訓、心理學課程、提供工作機會、社工服務等,覆蓋校園到社區。溫靜婷最引以為榮的是,親身參與了CYC從單一、負面的形象蛻變為多元的、積極的形象的工作。

她說,十多年前參加各種主題的會議後,經常有與會者走來悄悄地告訴她,自己也曾是CYC的學生,到如今,這些學生會當眾自豪地宣佈曾加入CYC。「這是社會各界對CYC認知的最大的轉變,也是給CYC同仁最大的認同與鼓勵,但服務高風險青少年的初衷從來沒有改變。」溫靜婷說。

正因為源自服務高風險青少年的成功個案管理經驗,在新冠疫情期間,面對針對亞裔的仇視案件和事件不斷,CYC啟動了受害者個案服務。「防止暴力的工作是長期性,但往往會因為事過境遷後,人們很快就遺忘了悲劇是如何發生,政府的資源也因此而中斷。」

溫靜婷認為,無論是什麼種族的青少年,家庭環境、社區環境、暴力環境,往往對他們會產生很大影響。若發現他們趨向暴力時,第一時間不應是責罵、懲罰,而是瞭解他們過往所經歷過的創傷及處理手段。更應該考慮,如何提供適合的教育,如何給更多機會,來改變他們的人生。

公共安全很重要,警察會提供一個令人感覺安全、安心的角色。但長期而言,教育、社區、家庭環境,都是構成年輕人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若家庭無法提供好的條件,類似CYC的社區機構就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25年前,溫靜婷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CYC,先後擔任家長會助理、個案管理經理、項目協調員、項目經理等,當時CYC有20名員工,2002年因為出現財政問題、董事會變更等情況,營運困難,跌入谷底。溫靜婷回憶「若不趕快解決問題,撐不過3個月,CYC就要關閉。」當時任職經理的溫靜婷堅持要保留職員,並與政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要求給出整改的時間,結果董事會大換血,行政總監空缺,剩下12名職員,新的董事會邀請溫靜婷擔任行政總監,她沒想到會一直幹到今天。

艱辛努力下如今經費1600萬

「當時CYC財政赤字嚴重,我每天都要考慮的任務是如何解決費用問題。」溫靜婷發動職員自救,她們一起自掏腰包,給辦公室購買飲水機、訂報紙,甚至與一些義工學生去夜市兜售慈善機構捐贈的涼果零吃、街頭洗車,為CYC籌款度過難關。

當時,CYC的辦公室在Polk St與Clay St交界處的一棟散房公寓的樓上,樓下還是夜總會,一到傍晚5時準時播出喧鬧的音樂。大家就在音樂的陪伴下,日以繼夜,常常連續工作10多個小時,無怨無悔,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只要真正用心為青少年服務、為社區服務,終會讓大家感動,認可你,然後支持你。」20年來,陪伴CYC擺脫困境、把一個難以為繼的非牟利機構做強做大的溫靜婷感觸良多。她還記得代表CYC第一次拜訪中華總商會時,沒想到總商會的領導面對陌生的年輕女孩開口就問:CYC的負責人何時到?

20多年來,溫靜婷與小夥伴們一路摸索和努力,CYC從低谷時的20多萬元預算和12名職員,發展到如今1600萬元、170多名職員。她還於2002年獲三藩市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碩士學位,主修行政和規劃。

隨著CYC的發展與轉型,溫靜婷要考慮的是職員如何適應、如何照護好自己家庭。前線員工往往在一、兩年後會轉工作,CYC變成了一所培訓基地。雖然不捨,但她理解,並為CYC能成為年輕人邁向成功的基石而感到自豪,為他們的未來給予祝福:「CYC讓他們經歷了服務基層,瞭解草根階層的特點與需求,希望他們在更廣闊的天地,更好地服務基層社區。」

儘管CYC無法提供很好的薪酬福利,但溫靜婷感到幸運的是,CYC的中層幹部平均服務超過5年。Henry高中畢業就在CYC工作,至今已超過15年,太太也是在CYC的同事,已把CYC當做自己的家。她感激堅持在CYC並肩作戰的夥伴,也感謝雖然人離開CYC但心留下的朋友,繼續為CYC捐款和給予支持。會計部的Jenny姐姐服務CYC超過30年,以其能力和經驗,隨便可以找到雙倍以上於CYC的薪酬待遇,但她選擇留下來,這是一份多少錢都買不到情誼。

CYC今年初慶祝53周年

當大家認識並認可CYC的服務,會有更多社區合作夥伴主動提出合作。如今,CYC新增了進入校園的課後活動和社區活動。溫靜婷也很高興能找到一批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加入CYC的董事會,為CYC籌款,參與CYC的決策。

溫靜婷認為,一個穩健發展的非牟利機構,要提供更多更穩定的服務,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基地。第一棟屬於CYC的物業是在田德隆區現有的辦公總部,投入100萬元購買及裝修費用;第二棟物業是李孟賢任市長時,提供70萬元基金作為首期,購下位於列治文區物業作為分部,後續得到州眾議員丁右立、布里德市長的支持,重建項目正在進行,希望2024年能繼續擴展城西區的服務。

今年初慶祝成立53年的CYC,會繼續加強與不同族裔的社區組織合作,CYC與另外多個社區組織合作創辦的CCSJ,針對的不僅僅是反對仇視亞裔,而是反對所有仇視,包括非裔仇視、性別仇視等。

溫靜婷認為,需要與其他組織聯合,共同向政府提出要求,才能有足夠大的聲音。例如,API聯盟有57個合作機構,服務大部分三藩市亞太裔,溫靜婷會投入時間、精力,加強彼此的合作,爭取得到私人基金會的支持,將是CYC今後新的發展方向之一。

溫靜婷表示,政治氣候變化,常常會影響到非牟利機構的項目生存與否。例如,備受社區歡迎的災難應變項目,就因為政府部門領導層的更換而停止撥款。雖然沒有財政上的支持,但只要有益於社區,CYC都會堅持下去。她認為,作為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非牟利機構,堅持或放棄某個服務項目在於是否有廣泛的需要,而不是看有多少錢。他們每年舉辦的年度籌款,就是用CYC共同基金補貼這些沒有政府資助的社區項目,也是避免員工流失。

在擔任CYC行政總監20年後,溫靜婷渴望繼續向前,她剛獲得一項專為灣區非牟利組織領導人提供的O2 SABBATICAL獎項,可休假3個月,有一段思考的時間,讓中層有機會參與決策。6月起她計劃「去我的願望清單上的地方旅行,給自己一段反思的時間。」

溫靜婷說,「暫時休假將提供一個機會,從戰略和創造性的角度思考CYC的領導梯隊和未來的發展,確保我們能夠在未來幾年繼續以可持續和有效的方式為社區服務,希望CYC的工作更紮實、更深入,並且系統化。」

反仇亞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