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悲劇 人性光輝 蔡紹華的故事

蔡紹華(中)被解救之後的35年內,得到博爾(右)、鄔亮珊(左)視為親人,悉心照顧至他離開塵世。 本報檔案照、梁敏育攝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1950年代,一個懷揣美國夢的廣東台山男子蔡紹華(David Tom),因不會講英文,在一次執法行動中大喊大叫無人聽的懂的台山話,結果給執法人員當成神經病患而關進瘋人院,一關就是31年了。1983年,蔡紹華終在眾人的協助下從瘋人院解救出來後,關了太久他連母語台山話都遺忘了,也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他在美國無依無靠,更不用說要重回社會。
最後,法庭判定東南亞中心的創會人皮特博爾與行政主任鄔亮三為蔡紹華的法定監護人。照顧這位連話都不會說的華人,35年如一日,直到在2014年8月17日蔡紹華離世。
蔡紹華的故事是早年移民的血淚史。早年的蔡紹華在 進入美國海關時,因海關人員懷疑他患有肺結核,要他脫衣檢查,但他聽不懂英文,又年輕氣盛,當時和海關人員發生肢體衝突,海關人員 和警察認定他是「精神病患」,加上當時政府機構沒有懂雙語的工作人員為他溝通,蔡紹華就是不明不白的被關進瘋人院。 據鄔亮珊稱,早期他的弟弟也曾去瘋人院探望他,後來不知何原因也無影無蹤了。在被關的31年期間,也曾有華裔的社工分析過他的病歷和評估他的行為。一直到1983年,庫克郡的公共監護人(Cook County Guardian)莫費(Patrick Murphy)在法庭據理力爭,蔡紹華終於離開瘋人院,當時還是棉寮協會(今東南亞中心)的創辦人的波爾一直在為蔡紹華四處奔跑請求各方的幫忙,法院終於判決給了20多萬的賠償金予蔡紹華,補償他失去的31年歲月和人生中最珍貴的一段歷程,博爾和鄔亮珊成為蔡紹華的法定監護人。據悉,蔡紹華雖然無法生活自理,但他喜歡在社區四處走動,北華埠的商家與居民都認識他,也不時送他愛吃的食物例如叉燒、蛋撻、麵包。
但由於他行為就像一個大孩子,曾多次在義工不留意時就玩失蹤,讓鄔亮珊等要放下手頭的工作,四處去找尋他。2014年8月老人終於離開塵世。東南亞中心同仁為他成立「David Tom Endowment Fund」,專門 用於在語言、文化有隔閡、心理健康有障礙的民眾的診斷經費,也讓不幸的蔡紹華的悲劇不再重演。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