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在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發生之前,幾乎總會出現警示信號。這項週一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研究指出,這些警示信號是眾所周知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但社會在降低心臟病病例方面仍有許多工作可以做。研究人員為此分析了兩組數據,其一來自韓國超過60萬宗心血管疾病病例,另一組則為美國的1000宗病例。他們分析了這些病例中有多少比例在事發前已存在傳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包括血壓水平、血糖、膽固醇和吸煙。數據顯示,在超過99%的心血管疾病、心臟衰竭或中風病例中,患者在事件發生前至少存在其中一項風險因素。
超越診斷標籤的數據洞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芝加哥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預防醫學教授兼心臟病學哈里·丁曼(Harry W. Dingman)講座教授菲利普·格陵蘭(Philip Greenland)博士在一封電郵中表示:「即使這四個因素出現『輕微』升高,也應該透過生活方式治療或藥物來處理。」未參與此項研究的洛杉磯西達賽奈醫療中心斯密特心臟研究所(Smidt Heart Institute at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教授兼研究事務副主席蘇珊·鄭(Susan Cheng)博士指出,這項新研究特別重要,因為它再次強調了醫生和患者幾乎可以管理所有心臟病病例的風險因素。她補充說,過去有些研究認為越來越多的心血管疾病病例事前沒有傳統風險指標,這可能意味著醫療專業人員尚不了解其他潛在因素,因此無法提供有效的預防策略。
鄭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獨特之處在於,科學家們不僅僅依賴糖尿病或高血壓的診斷來判斷風險因素是否存在,而是直接檢視了患者的醫療數據。有時候,即使一個人沒有被正式診斷為高血壓或高血糖,他們的相關數值也可能已顯示出風險。透過審視更廣泛的醫療數據,研究人員發現幾乎所有病例在發展為心血管疾病之前,其病歷中都已存在傳統且可改變的風險。因此,她認為,如果臨床醫生和患者希望降低心臟病風險,最佳的行動方案仍然是繼續鼓勵管理血糖、血壓、膽固醇和吸煙等風險因素。
預防醫學的挑戰:從抽象風險到具體行動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心臟病學醫學教授凱倫·喬因特·馬多克斯(Karen Joynt Maddox)博士表示,過去一個世紀,醫學界對心臟病已有深入了解,且預防方法多年來也相當一致,但實施這些改變仍然充滿挑戰。她認為,部分問題在於心臟病風險的抽象性。當患者已確診某種疾病時,他們更容易被激勵去做出改變和接受治療。然而,要有效地傳達採取措施應對未來潛在疾病風險的重要性,則困難得多。她並未參與此次研究。
另一位未參與研究的專家,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心臟病專家、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副教授艾哈邁德·塔瓦科爾(Ahmed Tawakol)博士指出,另一個障礙是,增加藥物或其他方案來應對心臟病風險,常被與衰老過程聯繫在一起,這讓一些患者感到恐懼和抗拒。他認為,應該將其視為邁向長壽的步驟。管理血壓、血糖和膽固醇並不意味著失去什麼,而是採取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壽命和健康年限,為自己創造更多感覺年輕、從事有意義活動的歲月。
健康實驗室數據與健康生活行為
儘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保持一致,但管理這些因素的技術已不斷進步。喬因特·馬多克斯博士建議,管理高血壓通常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僅僅準備一個血壓計,就能在家中了解自己的血壓水平,然後與醫生合作,密切關注風險因素並制定管理計劃。塔瓦科爾博士則補充,除了研究中探討的臨床風險因素外,改善生活方式的風險因素也同樣重要。他強調,保持良好的睡眠、運動、營養、健康的體重和低壓力水平,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鍵。塔瓦科爾博士說:「例如,壓力和抑鬱症被證實是與吸煙和糖尿病同樣強效的風險因素。」他希望隨著醫學界不斷證明綜合治療的有效性,能有更多人結合這些方法,真正享受更長的健康壽命。
新聞來源:CNN
封面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