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即使美國民眾的飲酒量並未顯著增加,但重度飲酒者患上嚴重肝病的風險在過去二十年中卻增加了一倍以上。這項發表於本週三的研究指出,風險上升的原因可能與飲酒人群的健康狀況和人口結構變化有關,特別是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謝綜合症的增加,以及女性和少數族裔重度飲酒者比例的上升。
飲酒者的健康狀況正在惡化
據Yahoo News報道,這項研究分析了1999年至2020年間的美國全國健康數據,其最驚人的發現是,重度飲酒者中患有晚期肝纖維化(肝臟嚴重結疤)的比例,從1.8%急劇上升至4.3%。研究人員認為,這並非因為人們喝得更多了,而是因為重度飲酒群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在惡化。數據顯示,在這一群體中,同時患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綜合症的比例,已從26%飆升至近38%。
飲酒人群的人口結構轉變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布萊恩·P·李(Brian P. Lee)博士指出,「美國飲酒者的畫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數據顯示,與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重度飲酒者更有可能是女性、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生活在貧困中的人群。他解釋說,這些群體在生理上已知對酒精引發肝損傷的「敏感性更高」,這也可能是導致肝病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
其他潛在因素與文化變遷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專家薩博(Sammy Saab)博士提出了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他推測,飲酒文化的轉變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例如人們可能從飲用啤酒和葡萄酒轉向度數更高的烈性雞尾酒,或者更少在用餐時飲酒。此外,像優步(Uber)和來福車(Lyft)等共享乘車服務的普及,也消除了「酒後不能駕車」這一對過量飲酒的傳統抑制因素。
對「過量飲酒」定義的反思
這項研究也引發了對美國現行「重度飲酒」標準的反思。李博士指出,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標準可能過於寬鬆。例如,加拿大最新的健康指南建議,為將風險降至最低,每週飲酒不應超過兩杯。相比之下,美國對女性重度飲酒的定義是每週八杯或以上,對男性則是十五杯或以上,這一標準遠高於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
封面來源:Adobe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