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和融入老爸的開心世界——腦退化者家屬心歷路程

▍聶崇彬 香港 ▍

老爸今年97啦,一直身強體健腦子活絡,略有高血壓而已,吃點藥他也不當做一回事,獨居了十幾二十年。一個人常常出去旅遊,直到疫情發生。

四年前他中風倒地,生活才離不開別人照顧。他中風後,四肢沒有特別的損傷,主要是記憶力發生了極大的退步,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出院居然認不出自己的家了。當時他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但突然面對完全不同以前的老爸出現,我感到壓力非常大。好像康復的責任全在我身上。腦子裡只是反覆地出現,中風康覆的黃金時間,除了每周一次帶他去醫院治療,平時在家不是訓練他晚上記得用尿壺,就是一遍又一遍問他今天是什麼日子。每逢聽到看到親朋好友的問候,祝你爸早日康復時,我會更加焦慮,因為我很難幫他回到從前了。我一個人每天24小時照顧了他兩個多月,因自己本身也是永久傷殘者,撐不下去了,只能把他交給專業管理的護老中心。

有了專業團隊的管理和藥物幫助,老爸的情緒越來越穩定。心平氣和的老人,安靜了很多,但說話依然充滿哲理。他不再激昂講話,不再幻想連篇,更不再哭泣。就是異常認真地吃吃喝喝。我曾經為他發愁,因為老爸以前一直說,如果不能自理,活著就沒有什麼意思,他還和我說,已經開始囤集安眠藥,以備不需。好在他早已忘了,他的腦力衰退是中風的後遺症,最眼前的事都記不住,記住的都是他年輕時候的事情了。

在他腦海裡,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爺爺奶奶還都活著,有時候和他聊天,他總是說,我媽媽怎樣怎樣,我爸爸怎樣怎樣,一臉的笑容洋溢。他也以為我的媽媽也在世上,有時候會問,怎麼沒看見你媽媽?我也就依著他的思路回答:她出去打麻將了,一會就回來。

媽媽雖然比他小六歲,但早幾年已經去了天堂了。我問;我媽媽叫什麼名字?他一點也沒有猶豫地回答完全正確。再問:你們怎麼認識的?他回答:像小說裡寫的,在一個車站上。

他不但幽默,說話還充滿了智慧。

每次看他總會問幾句,你睡得好不好,吃得香不香。 他總說好,有一次他對我說了這樣的話之後,我再也不問他吃和睡的問題了。

他說,你放心好了,像我這種年紀沒什麼病不病,餓了吃,累了就睡。

還是很幽默風趣的,當針灸醫生和他聊家常的時候,問他有沒有吃過飯了,他說沒有吃過,沒有飯吃。醫生問為什麼沒有飯吃?

然後他回答:今年收成不好,米價貴了。醫生又說,那麼你吃肉好了,多吃點肉。老爸說:不行,肉吃多了豬有意見,他們要反過來吃人了。

但是他完全忘了很多他以前很關心的人,或是以前老同學的名字都記不起來。但這時候我想,一個人一定要記住那麼多名字和為之匹配的面孔嗎?記性好的同時也一定有很多操心,想念人時肯定會關心惦記,會產生很無奈的情緒,對一個97歲的老人並不妥當。然而,現在他開開心心的只記得自己的父母和女兒以及周邊幾個人,記得護老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夠了。

護士說他很有趣,院友們也合得來。這次看到他們大堂前台上放著一個盒子,是寫他名字的,原來他常常會去前台要糖吃,為了鼓勵他多走動,每次去都不讓空手而回。你想,差不多有二百位老人的養老院只有他一個人有如此的待遇,說明他受歡迎的程度。

從老爸身上,我改觀了對記性不好的看法。老爸的記性最多只有二三分鐘,所以他不會有比較,也不會有焦慮。以前我有次出去晚了回家,他拿著手電去小區找我。回家之前他會打電話找,為的是告訴我烏雲要來啦,其實就是擔心我再不回家要淋著雨了。

現在,我去看他會高興,我不去他也不會擔心。不會忘不了過去,也不會期待未來,他只是專注眼下的生活,不正是目前社會推崇的過日子的真諦嘛。

老爸那裡,歲月真的靜好。

沒有虛假的客氣。那天吃完蛋糕,他說想睡了,可能要睡到晚上八點,讓我先回去,明天再來的話要先打電話。瞧瞧,這尊嚴。

有時他會問:我怎麼會在這裡?我說是我送你來的呀?他說那真要謝謝你。

和護士長聊了老爸的狀況,因為藥物的控制,他情緒一直穩定,當然他們也極力維護,例如如果什麼時候他不願意換尿褲,不願意午睡絕對依著他。目前狀況可以維持一兩年,可能會有一個起伏的變化。

老爸經常坐在輪椅上打瞌睡,我問:他會不會這樣就睡過去?護士長的回答讓我有點吃驚:真的那樣的話,你應該高興才對!但細一想,我反駁不了。誰不求走的時候爽快呢。

記憶力退化是大腦功能衰退的一種表現。它主要是由於大腦神經細胞(神經元)數量減少或者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突觸)功能減弱等原因導致的。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海馬區(主要負責記憶形成和存儲的區域)的神經細胞可能會逐漸萎縮。這使得老人在記憶新事物、回憶過去經歷等方面出現困難。

記憶力退化並不是一種正常的老年生活狀態,它可能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忘記自己剛剛吃過藥,導致重覆服藥,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人到了最後的日子,還是要讓專業團隊護理。

過年的時候,老爸吃湯圓噎到了,三位護士看到飛奔過來幫他急救,而我在旁束手無措。要不是在老人中心,老爸很難說了。

社會上有種說法,把老人送去養老院絕對是不孝,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專業團隊會協助老人完成洗漱、穿衣、進食等基本生活活動,確保老人的個人衛生和營養攝入。比如,為老人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提供易於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同時考慮到老人的口味偏好。老爸滿口假牙,因為牙齦收縮,已經無法使用,他現在吃的菜都是剪碎的,米飯還弄成糊狀。我曾懷疑是否會好吃,嘗過後,非常好吃呢。

記憶力退化的老人容易出現安全問題,如走失、摔倒等。專業團隊會採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例如我老爸,他們會用安全背帶把他和輪椅綁在一起,但他還是可以用雙腿帶著輪椅到處走,和人聊天。

老爸記憶衰退已經四年了,我準備好了,有一天他會不認識我,也沒有關係,不影響他吃飯睡覺聊天。人生需要轉場,人生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上的。對於認知衰退的病人不是要悲傷,而是要融入他們的現實世界去,他們覺得現在很幸福,你為何要強求回到過去呢。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