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俄烏 這是個怎樣的戰局?(下)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特朗普上述安排不是專為不重要的澤連斯基而設,是做給當時在梵蒂的歐洲、歐盟領導人看,例如法國馬克龍,為第一回合甩掉歐洲做補償。4月26日當天,特朗普和馬克龍深深地握了手;這次握手還被媒體大做文章。而馬克龍也搶著邀功,跟澤連斯基進行了類似特朗普的短暫會面。然而法國方面未滿意,仍然炒作,質問為何特朗普與澤連斯基是一對一會面?為何沒有馬克龍的份兒?還炒作最初是三張椅子的佈置為何最終移走了其中一張。總而言之,炒作反映歐洲在和談上很在意自己是否佔一席位。之後,馬克龍在社交媒體發帖,指他跟澤連斯基交流積極,並確認烏克蘭「準備好無條件停火」。不只的,馬克龍還特別強調,結束俄烏戰爭「是我們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共同目標」,強調澤連斯基願意與美國和歐洲合作以實現停火。

總括而言,無條件停火、並進行談判(起碼開一個頭),是當前美歐的共識,澤連斯基是必須存在的演員,不過他只需配合劇情發展。而普京方面,幾乎是同一日見了特朗普的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也清楚表示可以無條件進行和談。而普京願意轉入和談的軌道,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實戰上已打出成果。尤其是烏方最新的嘗試——入侵俄羅斯境內、庫爾斯克州已完全失敗。烏方一定否認行動失敗。而俄方證明庫爾斯克州已被收回的證據之一,是俄方已開始清點傷亡人數。公佈表示該州合共有幾百人死亡;此外,有50多名該州市民仍被烏軍扣留。俄方為此提出抗議。

而俄方願意談判的第二個原因,是已經熬到歐盟開始批判馮德萊恩的時刻。別看白宮直播爭拗之後,歐盟及英國實牙實齒表示要支持澤連斯基,還說要向烏克蘭派駐歐洲軍。問題是口講容易,有沒有能力持久實踐是關鍵。而歐盟在俄烏戰事上的強硬姿態,主要取決於馮德萊恩。她擺明是美國民主黨及相關利益集團的棋子。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4月26日,教宗葬禮同一天,瑞士德語媒體《世界週刊》(Die Weltwoche)評價馮德萊恩——說她「有毒」,成為歐盟負擔。當前,因為關稅戰而令歐盟處於脆弱而艱難的狀態,於是有更多人敢於批評馮德萊恩。當前的歐洲關稅和貿易爭端困難未解,烏克蘭衝突久拖未決,馮德萊恩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在關稅戰之下,馮德萊恩從前對華的態度不會獲得歐洲國家支持,因為大家都急於開發中國市場。當然,馮德萊恩的對華態度最近已稍為轉了口風。但口講無用,問題是馮德萊恩主政下的歐盟內部矛盾加劇。從前沒有關稅戰和經濟壓力大家還可以得過且過,現在歐洲面對實質困難, 一切便很不一樣。據報,歐盟高層已在蘊釀如何換走馮德萊恩。這個,也是俄羅斯願意開始轉軌走談判方向的原因之一。因為俄羅斯要熬到歐盟的主戰派沒有市場為止,那時才是和談的時機。

文章結束前做總結:在俄烏戰爭的停火問題上,突如其來的梵蒂岡羅馬教皇方濟各的葬禮成為美歐走回一致的契機。

當前,特朗普執政快滿一百日。在加關稅戰打不出正面成績之下,以及內部執行能力出大問題之下,特朗普必須令俄烏和談有進展,即使未正式停火,也要被人看見已經開始和談,令他拿得出一些實質成績去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執政困境。

至於被邊緣化的烏克蘭社會民生又如何呢?有烏克蘭能源專家表示,如果今年年底戰時狀態未改善,經濟持續下滑會達致危機水平,甚至瀕臨大規模社會危機,會面臨新一輪的移民潮和國內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當然,澤連斯基及其家族的家產不受影響,因為都不在烏克蘭,據說部份安置在歐洲、部份安置在美國。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