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25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巨變浪潮中,而女性的角色與地位亦隨著社會、科技的變革而急速調整。儘管不同地區對性別平等的理解與實踐存有差異,但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層面,從人工智能(AI),到多元、平等和包容(DEI)原則的波動,女性正面臨大時代變動的挑戰。
普華永道會計事務所(PwC)於國際婦女節前夕發布的《2025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衡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3個會員國的職場性別平等現狀的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OECD國家中,女性勞動參與率由72.1%提升至72.7%,而性別薪酬差距則由13.5%縮小至13.1%。這反映出越來越多女性不僅進入職場,且能持續留任並逐步爭取到更公平的報酬。
至於在美國,女性工作權益出現不同面向的發展。截至2023年,美國女性全職工作者的平均收入為男性的83%,這是近二十年來首次出現差距擴大。 不過,過去幾年,美國處於多元、平等和包容(DEI)原則激盪的年代,在各組織及行業有了明顯的變化,上市公司也將此一原則列入公司治理績效的指標之一。而在新政府換屆後,要求不再考量DEI原則,認為核心績效更加重要。這將造成甚麼樣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德勤最新預測指出,到2025年底,美國女性在採用生成式AI技術方面的比例將與男性持平,甚至有望超越。這一數據無疑展示出女性在新技術學習與應用上正迎頭趕上,然而整體來看,全球女性在AI領域的從業比例仍不足三分之一,顯示出科技業中性別平衡的達成仍需付出更多努力。為此,推動教育培訓、促進團隊多元化以及加強政策支持,將是未來職場轉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此外,美國亞裔女性在職場中同樣面臨著就業優勢與挑戰並存的局面。根據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的資料,亞裔女性的學歷普遍較高,有多達57%的人擁有學士以上學位,但在實際的職場晉升中,卻常受到「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印象限制。上屆政府推動《反亞裔仇恨犯罪法案》後,公開歧視事件減少,但結構性偏見(如「玻璃天花板」)仍待改善。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創新領域,美國的華裔女性表現搶眼,逐漸在業界嶄露頭角,憑藉卓越的技術專業與創新思維,在激烈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如能維護其平等穩定的專業工作環境,呵護這些頂尖人才,相信她們更能突破職場文化及制度的限制,提升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2025年的全球婦女節不僅是一個慶祝女性成就的日子,更是一個檢視與反思當前性別平等進程的重要時刻。對於全球半數的女性來說,既有可期的進步,也有亟待解決的困境;持續關注並推動女性權益,是利己亦是利人的倡議,相信也將會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帶到更璀璨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