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美國大多數地區都開始享受政府擴大石油鑽探帶來的油價下降,唯獨加州居民沒這麼好心情。汽油消費稅每加侖上漲1.6美仙,加上更嚴格的低碳燃料標準(LCFS)生效,預計短期內每加侖油價將飆升0.7美元以上,使普通人每年油費支出增加600至1000美元。這一政策組合拳不僅打擊家庭預算,更揭示了加州在環保雄心與經濟現實間的深刻矛盾。
此次油價上漲並非市場自發波動,而是政策直接驅動的結果。加州稅務及費用管理局(CDTFA)的年度調整將汽油消費稅從每加侖59.6美仙上調至61.2,柴油稅從45.4美仙漲至46.6。這一基於通脹的例行調整,成為壓垮消費者錢包的「第一根稻草」。
更具破壞力的是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強化的低碳燃料標準(LCFS)。該政策要求燃油供應商通過碳信用交易機制降低碳排放,目標在2045年前實現94%的燃料使用量削減。
雖然官方宣稱影響「有限」,但加州獨立排放市場諮詢委員會副主席卡倫沃德估算:僅此一項就將在2025年推高油價每加侖約65美仙,2035年漲幅可能接近1.50美元。
對於普通加州居民,這些數字轉化為殘酷的生活成本。每箱油成本將增加7至12美元。對每周消耗一箱油的上班族而言,每月油費支出將增加30至50美元,相當於憑空多出一箱油的費用。學生的暑期公路旅行計劃變得沉重,家庭預算被迫重組,而最受衝擊的,是那些無力去買電動車或無法改變通勤距離的低收入群體。
更大的危機還在醞釀中。南加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報告警告,到2026年底,加州汽油價格可能達到每加侖7.35至8.43美元——較當前水平飆升75%。核心原因是兩家大型煉油廠的關閉,菲力浦斯66煉油廠(2025年10月)和瓦萊羅的貝尼西亞煉油廠(2026年4月)。這兩家煉油廠的關閉將導致加州煉油能力下降21%,每天減少660萬至1310萬加侖汽油供應。
更令人憂心的是,加州目前原油產量不足需求的24%,煉油廠關閉後將被迫依賴進口。然而傳統供應地華盛頓州的日產量僅64.8萬桶,不到加州的40%,根本無法彌補缺口。
州政府辯稱這些政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之舉。但政策設計是否考慮了分配公平?當低收入家庭被迫為每加侖多付1美元時,富裕階層卻能享受電動車補貼和專用車道——這是一種隱形的政策累退性。
諷刺的是,加州在2024年底還曾慶祝油價降至三年低點,歸功於州長紐森簽署的《SB X1-2》法案對石油行業的監管。短短半年後,政策轉向卻使這些成果化為烏有,顯示出加州的能源政策缺乏連貫性。
加州需要更智慧的政策平衡術,如果能將低碳標準與煉油能力匹配,就能避免政策疊加衝擊。善用《AB X2-1》法案授權,要求煉油廠維持最低庫存,可防止供應中斷導致價格暴漲。對中低收入駕駛者提供補貼,避免綠色轉型成為「窮人稅」。
環保目標與民生負擔激烈碰撞時,政策制定者需要清醒認識到,任何忽視經濟現實的理想主義,最終可能將由最脆弱的群體埋單。加州需要的不是放棄環保目標,而是重新設計轉型路徑,在拯救地球的同時,別讓任何一個家庭因油價而困在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