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 一場沒有贏家的戰鬥

烏克蘭戰場上的硝煙尚未散去,外交舞台上的博弈又起風雲。美國近日向烏克蘭遞交一份俄烏和平方案,涉及要求基輔讓步,烏克蘭面臨艱難抉擇。與此同時,一個關鍵問題浮出水面:這場持續三年多的衝突,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這場俄方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迄今已造成數十萬人喪生。戰場上,無人機呼嘯而過,砲彈呼嘯聲響徹天空。雙方士兵在泥濘的戰壕中對峙,每一個前進都付出生命的代價。有機構估計,烏軍實際陣亡人數可能超過67萬,平民傷亡高達30多萬。這些冰冷數字的背後,是無數支離破碎的家庭。

據媒體曝光的方案要點,包括要求烏克蘭將整個烏東頓巴斯地區(由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組成)交給俄,等於基輔要讓出手中僅存的14.5%頓巴斯土地。烏軍撤離的頓巴斯地區將成為非軍事區,俄軍不進入;扎波羅熱與赫爾松兩州的俄佔區則依當前戰線凍結。有前線士兵痛心地說:「聽到割地求和的話讓人心痛,幾年後他們會捲土重來,再次開戰。」為了避免未來衝突,烏克蘭希望獲得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歐洲盟友正在尋求建立一支能支援烏克蘭任何和平協定的部隊,「自願聯盟」包括30個國家。

表面上看,俄羅斯可能通過戰爭獲得領土,但勝利的代價也足夠大,首先是經濟上的巨大壓力。雖然目前表現出足夠韌性,但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戰爭造成的財富消耗,掏空了俄羅斯的家底。2024年俄羅斯軍費支出達17萬億盧布(約2000億美元),佔其財政預算的41%,較2021年增長270%。這導致聯邦預算赤字從2022年的2.3%升至2024年的4.5%,債務相較於GDP的比率突破85%,遠超國際警戒線。

經濟損失之外,是人口和勞動力的損耗。俄羅斯是嚴重缺乏勞動力的國家,人力資源極為珍貴。開戰來已進行6輪動員,累計徵召約120萬人參軍,其中70%為精壯勞動力。這些人中部分死亡或重傷,對俄羅斯來說非常要命。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八分之一。這個國家缺的不是領土,是人口。就算有朝一日大獲全勝,也可能面臨有資源但無人開發、有領土但無人守衛的尷尬境地。

另外,戰爭消耗了俄軍大量武器裝備,雖然軍工體系仍在運轉,但現代化裝備的補充和升級能力面臨考驗。從戰略意圖上看,對烏一戰不但沒能阻止北約東擴,反而促使北約加強內部團結並,連芬蘭和瑞典都加入了。

最後,是戰爭對俄羅斯社會內部和未來埋下的隱患。戰爭動員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導致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才和技術人員選擇離開。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勢必削弱國家的發展潛力。而西方國家在關鍵領域的技術封鎖和出口管制,也對俄羅斯的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造成嚴重障礙。

中國外交部兩年前就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主張——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若俄烏能早點停戰,善莫大焉。普京可能到現在也沒明白,勝利到底是在消耗誰、削弱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