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許多數碼媒體的搜尋流量正在下滑,但新一代媒體公司卻不擔心。
據財經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道,The Bulwark就是其中之一。這家立場中間偏右的新聞評論網站的主編拉斯特(Jonathan V. Last)表示,搜尋流量在該媒體的成長驅動因素中「排名墊底」。他稱:「即使谷歌搜尋流量歸零(Google Zero),對我們也沒有影響。」
「谷歌搜尋流量歸零」是一個假想的未來景況,即谷歌不再將網路使用者導向外部網站,而是在自身平台上回答所有搜尋問題,這已成為媒體圈內一個令人不安的話題。皮尤研究中心(PRC)的一項研究發現,自從谷歌在搜尋結果中導入人工智能(AI)摘要後,人們點擊外部連結的機率確實已經降低。
The Bulwark的策略反映了在後臉書及後搜尋時代成長的某些媒體新創公司,試圖避免依賴科技平台帶來的推薦流量,決心不重蹈上一代新聞文化媒體公司的覆轍。
例如,以集結流量新聞起家的網站Vice Media和BuzzFeed在2010年代中期的估值都超過10億元,當時包括臉書在內的幾家科技巨頭為它們提供了觸及龐大受眾的途徑,但隨著演算法的改變以及流量的驟減,這些公司的估值也隨之暴跌。
媒體新創公司也需要依賴平台,尤其是在視頻方面依賴谷歌擁有的YouTube,但它們還會透過電子郵件和活動等方式,專注於與讀者建立直接關係,並注重地方特色和原創內容。
許多新興媒體最初都是以電子報形式起家,得益於Substack和Beehiiv等平台提供的財務獎勵、社群建立工具及支援服務,吸引主流新聞媒體記者跳槽。這些媒體專注提供讀者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內容,無論是獨家新聞還是獨特觀點,以此吸引付費訂閱者,例如聚焦紐約市內大小新聞的HellGate、介紹荷里活職位和業務動態的Ankler Media、爆料網站Status等等,然後陸續拓展到活動、廣告、播客和影片等其他收益與發行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