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華埠近期無家可歸者與毒品問題惡化,花園角廣場及林華耀街一帶商戶怨聲載道。多名商家向本報表示,街道每天宛如「無主之地」,公共衛生與安全情況愈見失控。金陽雜貨店老闆娘Michelle本周一(17日)更向華埠商戶聯會會長邵旗謙遞交正式陳情信,要求市府在限時內提出具體改善方案。「我只是想要一個乾淨、安全、可以正常開門做生意的環境,難道就這麼難嗎?」
「每天都像打仗」,「店舖門口成露宿點」。Michelle的店位於花園角旁,此處近年成為無家可歸者聚集熱點。她形容,過去幾年狀況急速惡化,已到「不可忍受」的地步。
「每天到店第一件事不是開門,而是清屎尿、清垃圾、拍照報311,還要叫醒躺在門口的人。」她說,有時自己甚至遭漫罵,更被人拿棍子驅趕。「這不是偶爾,是每天,每天,每天!」若遇上清不走的人,她只能延後營業,「能一小時內開到門已算運氣好,有時要等到下午。」
天氣轉冷後,有人更在她店門口生火取暖,已發生三次。「我每天都怕會不會燒店,也怕自己的安全。」長期精神壓力讓她身心俱疲。「我還有三個小孩要養,這樣的環境真的撐不下去。」事實上,華埠的街頭塑料垃圾桶,經常被人推倒或點燃。
商家集體抱怨,華埠成了「被驅趕者集中地」。華埠多名商戶亦向本報反映類似情況。伊力臣藥業劉源康表示,店前治安與衛生問題已投訴多年,但情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成為無家者的營地。「其他地區驅離的人,全跑來華埠。我們一反映,就被告知『會轉給相關部門』,之後就沒下文。」
華盛頓街洪記麵家老闆娘Amanda在林華耀街與華盛頓街交界處籌備開設新的奶茶店,她坦言壓力巨大。「裝修投下那麼多錢,卻天天看到遊民聚集,客人怎敢靠近?我最怕還沒開業就被迫關門。」
新杏香餐館關老闆亦稱,門前常有人躺臥或聚集,嚴重影響生意。「說真的,我們都不敢得罪他們。」他透露曾有同行因「多說一句話」而遭砸破玻璃,「我們承受不起。」
多個華埠商戶表示,近來街道氣氛明顯變得不安全,「晚上六點後整條街冷冷清清,員工都怕回家路上遇到事。」
商戶聯會質疑:「多個市府部門互相推諉,華埠被忽視。」邵旗謙指出,商戶聯會已多次向市長辦公室、工務局、衛生局、中央警署及第三區市參事李爾德反映,但各部門回應皆大同小異:「已轉達給無家可歸者服務相關單位」,之後就看不到任何動靜。
「市府說要解決全市的無家可歸與吸毒問題,但華埠從來不在他們的優先名單。」邵會長強調,其他區被驅離的人集中到華埠,使花園角廣場變成「重災區」,但市府卻一直視若無睹。
早前,羅偉市長簽署行政指令,啟動名為「Breaking the Cycle」計劃,內容包括:100天內重整街頭外展團隊、檢視吸毒用具發放政策;6個月內增加1,500個臨時住房與治療床位;建立新的問責制度,審查非營利合作與資金流向;一年內整合聯邦、州、市資源,加強數據與組織系統。但商家普遍質疑:「華埠到底在不在計劃裡?」
商戶呼籲:「華埠不能再被遺忘!」Michelle強調,若市府仍無具體行動,商戶們應團結起來,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維權。邵旗謙指出,華埠是全市最重要的商業與旅遊區之一,但長期被忽略。他呼籲市府將華埠列入首批優先處理地區,「不能等商家倒光、旅客不再來,才來面對問題。」多名商戶也一致表示:「我們不是要求特別待遇,只是希望能安全地上班,正常地做生意。」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