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17日提議賦予移民官員更大權力,可拒絕向使用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或其他食物、住房援助項目的移民核發永久居留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綠卡。
綜合Politico網站及NTD網站報道,國安部公民與移民局(USCIS)提出的這項名為《不得入境的公共負擔標準》的提案,將於今天(19日)在《聯邦公報》上發布。這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公共負擔法規」的變體。
當時政府將「公共負擔」的定義擴大至醫療補助和糧食券(SNAP)等,若申請綠卡者在36個月內累計使用上述項目達12個月或更久,將受到處罰。該法規在2021年被拜登政府停止執行,2022年廢除。
新提案將撤銷拜登政府政策,但未恢復「公共負擔法規」,而是承諾在未來發布指導方針。國安部表示,這將「賦予官員更廣泛的自由裁量權,以評估所有相關事實,並與美國境內外籍人士應自食其力、政府福利不應鼓勵移民的長期政策保持一致。國安部還提議解決公共負擔保證金的違約和取消問題。」
提案將拜登政府政策描述為束縛國安部官員的「緊身衣」,阻止他們調查「與外籍人士在任何時候成為公共負擔的可能性相關的所有信息」。提案寫道:「在綜合考慮所有情況下,官員可運用自身良好判斷力,更準確地評估外籍人士在任何時候成為公共負擔的可能性。」
儘管被視為納稅人負擔的移民一向受到限制,但特朗普政府率先將公共健保歸類為移民法意義上的「公共福利」。國安部將在未來30天內接受公眾對提案的意見,並審查相關反饋。
部分衛生政策專家和移民權利倡導者警告,若移民因缺乏健保而跳過預防性護理,最終只能前往急診室就醫,這反而會加重醫院負擔,也可能加劇傳染病爆發和慢性疾病的控制難度。移民權利倡導組織「保護移民家庭」執行董事卡德納(Adriana Cadena)表示:「移民並非孤立生活,許多人處於混合身分家庭中。出於擔心危及移民身分的恐懼,他們不願申領公共福利。我們已發現就診人數下降的情況。」
2021年的研究發現,「公共負擔法規」導致低收入移民不願使用醫療服務,其中包括超過1/4不受該法規約束的合法永久居民。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當年的另一項研究顯示,該法規阻礙移民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和治療,加劇了新冠疫情期間疾病和死亡方面的種族差距。
特朗普政府估計,如果新政策實施,包括「外籍人士以及混合身分家庭中的美國公民」在內的民眾將退出醫療補助和其他福利項目,政府每年可節省89.7億元。
特朗普政府近期還推出另一項政策,以「可能依賴納稅人資助的健康項目」為由,拒絕向患有癌症、肥胖症等慢性疾病的移民發放簽證。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