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聯社(AP)報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上任不到一個月,便因其涉台言論引發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她暗示,若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可能促使日本作出軍事回應。北京方面一貫反對其他國家介入台灣問題,視台灣為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此劃為他國不可逾越的「紅線」。
高市早苗超越以往的強硬表態
高市早苗於11月7日在國會委員會上表示,中國對台灣進行海上封鎖或其他軍事行動,可能構成日本採取軍事回應的理由。她說:「如果涉及使用軍艦和軍事行動,這完全可能演變成威脅生存的局勢。」此番言論比其前任們的表態更為強硬,過去的首相雖對中國威脅台灣表示關切,但從未公開說明日本將如何應對。儘管高市後來拒絕收回言論,但三天後她向同一委員會表示,未來將避免談論具體情境。作為台灣的長期支持者,高市視中國為日益增長的威脅,並已下令加速提升日本的軍事開支。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Toshimitsu Motegi)上週五則表示,日本對台灣的立場沒有改變。
北京多個層面的嚴厲警告
高市的言論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及官方媒體均對此發表評論。位於北京的智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Wang Huiyao)指出,由於當時台海緊張局勢並非特別高漲,高市的言論令人意外。中國駐大阪(Osaka)總領事更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對於伸來的「髒脖子」,中方別無選擇只能砍斷,此言論被解讀為指責高市干涉中國內政,茂木敏充稱該帖文「極其不當」。中國外交部上週四召見日本駐華大使,警告其不得干涉台灣問題;次日,日本外務省則召見中國駐東京(Tokyo)大使,就該社交媒體帖文提出抗議。
中國的反制措施接踵而至,上週五晚間,中國發布通知,建議公民暫勿前往日本旅遊,對日本旅遊業構成潛在打擊。今年前九個月,中國遊客數量達750萬人次,是日本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中國教育部週日也向留學生發出警告,提醒注意近期在日本發生的針對中國人的犯罪事件。同日,中國海警宣布在兩國均聲稱擁有主權的無人島嶼周邊水域進行巡邏,日本方面批評四艘中國海警船短暫侵入其領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Mao Ning)週一表示,總理李強(Li Qiang)在即將於南非(South Africa)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沒有與日本領導人會面的安排」。
美日同盟下的複雜局勢
日本的立場因其二戰後憲法而變得複雜,該憲法禁止日本使用武力,除非是為了保衛本國領土。前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於2015年成功推動國會批准一項法律,擴大了軍隊的任務範圍,允許日本在被認定為對其構成生存威脅的衝突中,援助盟友(最主要是美國)。作為安倍的門生,高市早苗表示,中國對台灣的行動可能構成這種威脅,從而引發了這場風波。分析人士稱,另一個潛在威脅是與北韓的衝突並捲入美國。日本此前並未具體說明何種情況構成集體自衛權下的「生存威脅」。目前,東京不願收回高市的言論,因為這可能縮小其在台灣危機中的選擇空間,而退縮也可能損害這位新首相的高支持率及其對華鷹派形象。為緩和局勢,日本週一已派遣一名高級外交官前往北京與中國外交部官員會談,但未公布細節。
來源:美聯社
封面來源:美聯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