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紐約市內反以色列抗議者與左翼激進分子撕毀「被綁架」人質海報,引發爭議,成為新紀錄片焦點。
哈馬斯襲擊造成1200人死亡、251人被俘,隨後紐約街頭張貼了從9個月大嬰兒比巴斯(Kfir Bibas)到85歲老人曼祖爾(Shlomo Mantzur)等加沙人質的個性化海報,卻成為衝突焦點。這些海報被大肆撕毀,激起激烈爭端,促使以色列裔導演夏皮拉(Nim Shapira)拍攝《撕裂,紐約街頭的以巴海報戰》(Torn,The Israel-Palestine Poster War on NYC Streets,中文名成暫譯)。夏皮拉說,「我看到海報被張貼,感到驕傲,但看到它們被撕下,真的很痛心。」
這一現象引發令人不安的趨勢。拉比波塔斯尼克(Joseph Potasnik)表示,「這是反猶太主義的極端表現,是人性泯滅。」75分鐘的紀錄片於戰爭首3個月拍攝,記錄了活動人士、人質家屬及藝術家的聲音,試圖理解遠在千里之外的代理戰爭。影片在torn-film.com串流,並於紐約多地私人放映至11月。
影片探討張貼與撕毀海報者的動機。夏皮拉說,「這關乎誰的悲痛能在公共空間存在。」紐約街頭對峙氣氛火爆,有人指控張貼者支持「種族滅絕」。部分撕海報者被錄下並在社交媒體曝光,包括一名市長亞當斯幕僚及一名後在州議員馬姆達尼辦公室工作的女子,導致公開羞辱與解僱。
紐約人蔡奇克(Liam Zeitchik)有6名家人被綁架,他在片中說,「看到海報,感覺世界也在乎他們。」但他張貼5歲侄女阿洛尼(Emma Aloni)的海報後,卻被抗議者斥為「白人殖民者」。夏皮拉反思,「不僅海報被撕裂,紐約的社會結構也撕裂了。我們必須找到共存之道。」本報訊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後,紐約市內出現大量「被綁架」人質海報。 Jonah Markowitz/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