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州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對教育界帶來重大衝擊,很多高中與大學老師指出,學生使用AI已蔚然成風,在課堂外佈置寫作作業,無異於要求學生作弊。
當前關鍵在於學校如何因應變革,因為沿用數代的教學與評估工具已不再有效。隨著AI技術急速進步並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它正重塑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模式,同時給界定學術不誠實帶來全新困惑。
「作弊行為已突破天際。這是我教學生涯中最嚴重的狀況」,擁有23年教齡的南加州瓦倫西亞(Valencia)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康尼(Casey Cuny)說,「我們必須自問:何謂作弊?因為界線正變得模糊不清。」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多數在課堂上完成寫作功課,他透過台式機監控學生筆電屏幕,用軟件「鎖屏」或封鎖特定網站。他也將AI融入教學,指導學生如何運用AI輔助學習,「讓孩子們學會與AI共學,而非藉AI作弊」。
學生對界限感到困惑
學生表示,他們常懷著善意借助AI進行研究、編輯或解讀艱澀文本。但AI帶來前所未有的誘惑,有時難以明確劃定使用界線。
東岸文理學院心理學系大二生布朗(Lily Brown)依賴ChatGPT協助擬定論文大綱:「有時用ChatGPT會讓我不安:這算作弊嗎?若我用自己的話寫完論文後,讓它修改論文時,這算作弊嗎?」
她說,課程大綱規定:「禁止使用AI撰寫論文及構思內容」,但這留下了大量灰色地帶。學生們坦言常不敢向教師求證,因為承認使用AI可能被視為作弊。
學校傾向將AI政策交由教師自行決定,這意味著同一所學校內規則往往差異極大。例如,部分老師歡迎使用AI寫作輔助工具Grammarly.com檢查文法,另一些則明令禁止,指出該工具同時具有改寫句子功能。
瓦倫西亞高中11年級學生萊希(Jolie Lahey)說,她感謝康尼老師在英文課上教授多種AI技能,例如將學習指南上傳至ChatGPT,讓AI出題測驗,並解析錯題。但今年的教師們實施嚴格的「禁用AI」政策。萊希直言:「禁止使用這麼實用的工具根本不合邏輯,感覺太落伍了。」
學校正逐步制定規範
2022年末ChatGPT問世後,許多學校最初全面禁止使用AI。但教育界對AI角色的看法已劇烈轉變。「AI素養」一詞已成為新學季的熱門詞彙,核心在於如何平衡AI優勢與潛在風險挑戰。
暑假期間,多所大學成立AI工作小組,擬定更詳盡的指導方針或向教師發布新指示。
柏克萊加大向全體教職員發送新的AI指導方針,要求教師「在課程大綱中明確聲明對AI使用的期望」,並提供了三種範例聲明,適用於要求使用AI、課堂內外禁止使用AI,以及允許部分使用AI的課程。
卡內基梅隆大學信息系統與公共政策學院AI教師諮詢委員會主席菲茨西蒙斯(Rebekah Fitzsimmons)指出,該校因AI引發的學術責任違規激增,但學生往往未意識到自身行為有錯。
例如某位英語學習者以母語寫作業,再用AI翻譯工具DeepL轉譯成英文,但他未察覺該平台同時改變了原文,最終被AI檢測系統標記。
菲茨西蒙斯指出,因為AI的使用難以察覺,更難舉證,學術誠信政策執行起來已變得更為複雜。當教師認為學生無意間越界時,可酌情處理,但如今老師們害怕不公平地指控學生,學生則擔憂若被冤枉,將無從證明清白。
今夏,菲茨西蒙斯協助起草了適用於師生的詳細新指引,釐清規範。校方告知教師,除非調整教學與評估方式,否則全面禁止AI「並非可行政策」。許多教師已取消帶回家考試,部分回歸課堂紙筆測驗,另一些則轉向「翻轉課堂」模式,將作業改為課堂完成。美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