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脂牛奶是敵是友?一場圍繞牛奶的科學辯論正在激烈上演

曾幾何時,全脂牛奶因其飽和脂肪含量而在美國被視為健康公敵。然而,據USA Today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下屬的一個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呼籲結束對天然飽和脂肪長達50年的「戰爭」,並建議在學校中重新提供全脂牛奶。這一提議立即在科學界引發了激烈辯論,專家們對於乳製品脂肪是否真的有害,以及是否應修改現行膳食指南意見不一。

政府委員會呼籲為全脂牛奶平反

在9月9日提交的一份行動計劃中,由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小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領導的「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委員會,將矛頭直指舊有的「食物金字塔」。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局長馬卡里(Martin Makary)博士稱其為「現代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誤導信息來源之一」,並表示基於教條而非科學證據限制學校提供全脂牛奶的做法「毫無道理」。

支持方的科學依據

支持者的主要論點基於近年來的新研究。例如,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指出,食用乳製品(無論脂肪含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僅存在「中性」關聯。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莫扎法里安(Dariush Mozaffarian)博士更進一步指出,禁止學校提供全脂牛奶的副作用是,孩子們為了追求口感,轉而選擇了添加了大量糖分的巧克力或草莓味低脂奶,對健康更為不利。

反對方的謹慎態度

然而,另一派科學家則對此持保留意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孫琦(Qi Sun,音譯)副教授警告稱,普通美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已從快餐和紅肉裡攝取了過多的飽和脂肪,冒然重新推廣全脂牛奶可能會使問題惡化。他強調,目前支持乳製品飽和脂肪無害的證據尚不具備壓倒性,因此應維持現行指南,即建議將飽和脂肪攝入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

一個複雜且未決的科學問題

這場辯論凸顯了營養科學的複雜性。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海德里克(Gabby Headrick)博士總結道:「科學仍未有定論」。即使人們遵循低飽和脂肪的建議,他們用來替代的熱量來源(例如精製碳水化合物)也未必更健康。這使得制定一刀切的公共膳食指南變得異常困難,也預示著關於全脂牛奶的爭論還將繼續。

常見問答Q&A

問:關於全脂牛奶的爭議是什麼?
答:數十年來,膳食指南一直建議限制飲用全脂牛奶,因為其富含與心臟病有關的飽和脂肪。然而,一個新的政府委員會和一些近期研究提出,來自乳製品的飽和脂肪可能並不像先前認為的那麼有害,這引發了是否應該修改建議的辯論。

問:支持喝全脂牛奶的理由是什麼?
答:支持者認為,近期的研究顯示乳製品脂肪與心臟病沒有很強的關聯。他們還聲稱,禁止學校提供全脂牛奶導致孩子們為了口感而飲用更多含糖的調味低脂奶,這是一個更糟糕的結果。

問:反對重新推廣全脂牛奶的理由是什麼?
答:反對者擔心,典型的美國飲食中已經從快餐和肉類等來源攝入了過多的飽和脂肪。他們害怕鼓勵飲用全脂牛奶會加劇這個問題,並認為支持乳製品脂肪安全的科學證據還不足以改變現行指南。

問:目前的官方膳食指南是什麼?
答:目前的美國膳食指南建議,個人應將其飽和脂肪的攝入量限制在每日總熱量的10%以下。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