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巨型海帶昔日在太平洋冰冷海水中曾茁莊成長,但過去20年間,海水變暖、污染、過度捕撈和以海帶維生的海膽數量激增,導致加州南部海岸海帶森林內的海帶銳減80%。
英國《衛報》報道,近幾年來,科學家發起全球最大型也最成功的海帶復育計劃,安排潛水員手持錘子下海,粉碎和清理吃海帶的海膽。
「海灣基金會」(Bay Foundation)專注於南加州聖他莫妮卡灣(Santa Monica Bay)和沿岸水域的復育工作。在該基金會帶領下,潛水員過去13年在聖他莫妮卡灣海底所花時數長達1萬5575小時,成果豐碩。
為了讓海帶重生,潛水員們著重於減少紫色海膽,累計粉碎了580萬顆紫色海膽和清理了80.7畝(相當於61座足球場)的海床,讓海帶回歸。
這片成長迅速的海帶生態系統被形容為「海底紅杉林」並非浪得虛名:牠們儲存大量碳排、為800多種海洋品種製造棲息地,和減弱風暴潮的威力。牠們算是一種大型藻類,每天生長長達2呎,從礁床可達100呎上的水面。
當海灣基金會2012年開始在這些水域開始工作,海床就像一片紫地毯,布滿當地有名的大小宛如高爾夫球的帶刺海膽。海膽的普及肇因有多重,包括過去以海膽為糧食的海獺19世紀遭獵殺至幾乎滅絕,上世紀中葉有大量化學品「滴滴涕」(DDT)從化工廠被排出當地大海,坍方沉澱物將珊瑚礁埋於淤泥中,專吃海膽的海星遭一種消耗病打擊。海膽大規模吃掉海帶,又嚴重刮傷礁床,令任何海帶孢子都無法立足。這都是海帶面臨消失危機的原因。
海灣基金會經多次測試後,確定每平方米最理想的海膽數目是2顆,但有些範圍每平方米卻充斥70到80顆,而且由於食物不足,這些海膽並無生命,宛如殭屍海膽,妨礙海帶生長。
基金會申請了聯邦和州府補助,招募75名義工,並與商業漁民合作。基金會不會破壞漁民賴以維生的健康海膽,一旦海帶森林恢復健康狀態,漁民就能回歸當地進行捕魚作業。
▍本報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