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加州處於居住條件不穩定狀況的學童人數顯著增加,從2021年加州開始要求學校填寫住屋問卷,以了解學生的居住情況,描繪出一幅令人擔憂的畫面。
根據加州公共政策研究中心(PPIC)引述該問卷數據統計,2024年加州無家可歸的學生人數增加近2萬人,佔學生總人口比例4%,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高比例。
如果學生缺乏固定、規律且適當的夜間住所,就被視為無家可歸,這包括露宿街頭、住在收容所、汽車旅館、汽車、與其他家庭擠住、或住在車庫裡。
無家可歸的學生面臨嚴峻的教育障礙,更有可能缺課、頻繁轉學、遭受停學處分,並且往往就讀於高貧困率的學校。與同儕相比,他們也更不可能達到學業標準、同時完成高中課程或繼續升學的比率都更低。預防這些結果,對學生和全州都具有社會和經濟上的益處。
全州平均4%的學生無家可歸,其實掩蓋了各地的巨大差異。根據加州教育局的數據,在中部農村縣蒙特利縣,16%的公立學校學生曾經歷過一段無家可歸的時期,高居全州之冠,且較十年前的4.2%大幅提高。
加州無家可歸學生多數是與幾戶家庭擠住,或住在改裝的車庫裡。州教育局最新的累計數據顯示,蒙特利縣超過90%的無家可歸青少年都屬於這種「擠住」情況。
隨著加州持續面臨租金上漲、工資停滯和長期住屋危機,這種不穩定的生活狀態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
另一方面,據報告的其中一位作者吉南(Brett Guinan)表示,一些用於幫助無家可歸學生的專款已經枯竭,其中包括9900萬元的聯邦疫情救助資金。吉南稱「所有這些資金現在都已到期,未來無家可歸學生能獲得多少資源,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