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波士頓亞美聯誼會主辦、波士頓房產網(Blue Ocean Realty)冠名贊助的第十五屆亞美節,將於9月6日在波士頓公園(Boston Common)盛大舉行。這場一年一度的亞裔盛會,已成為波士頓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慶典之一,不僅展示了亞洲文化的多樣性與魅力,更是一個凝聚社區力量、代際傳承的平台。而在這個舞台上,青少年的參與尤為亮眼——從舞台上的燦爛表演,到幕後的默默付出,無數華裔青少年的身影,正為亞美節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與希望。
舞台上的青春光彩
亞美節的開場嘉年華遊行,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之一。今年,依舊可以看到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穿著各族裔的傳統服飾,自信地踏過波士頓公園的大草坪。漢服的飄逸、旗袍的典雅、韓服的鮮艷、印度傳統服飾的華麗,都隨著青少年們的步伐和笑容熠熠生輝。他們高舉五彩旗幟,眼神堅定,象徵著新一代對多元文化的認同與驕傲。
舞台上的表演,更是青春能量的集中展現。華裔青少年用舞蹈、合唱、樂器演奏與武術演出,將自我才華與文化傳統巧妙融合。悠揚的古箏聲撥動人心,稚嫩卻充滿力量的歌聲回蕩在夜空,武術表演中拳腳生風、刀槍棍棒舞動,展現出紀律與剛勁。
來自潘傑聲樂工作室(Jie Weston Vocal Studio)的多位學生參加了過去幾届亞美節的文藝演出。他們精彩的演唱獲得現場華洋觀衆的喜愛,其中包括今年才9歲的童星潘美貝爾(Mirabel Pan Weston),她是麻州歷史上首位在TD花園體育館、芬威棒球場和吉列體育場三大體育場館都演唱多球賽開場國歌的青少年歌手。
對這些青少年而言,舞台不僅是才藝的展現,更是文化傳承的實踐。他們透過一個個表演動作,傳遞出對自身文化的熱愛與自豪,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看到年輕一代承接並再創文化的決心。
亞美節的背後,同樣有大量青少年身影在默默付出。許多人一早便到場,協助搭建舞台、布置攤位;有人負責發放節目冊,耐心指引觀眾入座;有人守在義賣攤位旁,微笑介紹手工藝品的意義與特色。這些微小卻關鍵的工作,讓整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許多家長分享,孩子在活動中第一次感受到「付出」帶來的成就感,也學會了與團隊協作、溝通協調的能力。這些寶貴的經驗,將在他們未來的學業與生活中產生深遠影響。
社區的支持與青年的責任
今年的亞美節,還有一個溫暖人心的亮點——All Stars Learning特殊教育兒童項目。這一計劃旨在讓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融入節日氛圍,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
一群青少年志願者將成為小小導師,陪伴這些孩子參觀攤位、參與遊戲,甚至在舞台上做簡單的互動表演。透過這樣的設計,特殊教育孩子的笑容綻放在節日的每一個角落,也讓青少年志願者深切體會到愛與責任的重量。
「文化慶典不只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更是一個包容的平台。」一位家長如此說。確實,亞美節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它讓所有人都能被看見、被尊重。青少年在這樣的互動中,不僅成長為更有同理心的人,也把社區的溫暖與希望延續了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每一年都有新的青少年主動加入。今年已有不少高中生聯繫主辦單位,表達想要做義工或表演的意願。他們的笑容與熱情,將為亞美節注入更多活力,也確保這份文化慶典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本報波士頓版主任、亞美聯誼會董事長、亞美節創始人甄雲龍先生表示,他很高興看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亞美精神通過這些青少年義工得以傳承。亞美節是一場文化的饗宴,也是一個社區情感的凝聚點。長輩們以無私奉獻守護著社區,而青少年們則在舞台上、在攤位旁、在人群中逐步成長。他們是今天的參與者,更是未來的傳承者。
如同專欄作家蒼珍女士所言:人生沒有明天,只有今天和當下。青少年的身影,正是這份精神最鮮活的注腳。他們用笑容、歌聲、義工服務,把「愛與傳承」寫進了亞美節的故事,也讓這場文化盛會年年更新、愈加動人。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青少年學生們在亞美節現場做公益。檔案圖片

參加亞美節演出的青少年民樂團。

今年9歲的童星潘美貝爾已經多次參加亞美節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