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紀念 向駝峰飛行員摩爾致敬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世界各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向所有曾為戰爭勝利付出犧牲與貢獻的二戰老兵致敬。當人們談起二戰時,往往想到歐洲戰場對納粹的反擊,但其實在太平洋戰場,中美兩國並肩抗日的歷史同樣不可忽視。在這段歷史中,美國「駝峰航線」的飛行員們承擔極艱鉅的任務,付出沉重代價。他們的英勇事蹟,至今仍為中美兩國人民所銘記。

其中,已故美軍退役中尉摩爾(Robert Moore)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不僅在年輕時作為駝峰航線飛行員,冒險穿越被稱為「空中地獄之路」的喜馬拉雅山,為中國戰場輸送急需物資;退伍後更成為傑出的婦產科醫生與教育家,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生命、教育與和平。他的百年人生,是「戰爭英雄、和平守護者」的最佳寫照。

駝峰航線上的年輕飛行員

1942年5月,隨著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中國抗戰失去最重要的陸上補給線。為繼續支援中國軍隊,美軍開闢駝峰航線,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群山,將戰略物資空運至雲南昆明。這條航線雖然只有短短數百公里,卻險象環生。高山聳立、風雪肆虐,加上導航技術落後,幾乎每一次飛行都像是在與死神搏鬥。

據統計,從1942年到1945年間,共有近600架飛機墜毀,超過1600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遇難或失蹤。中國人把這些飛行員稱作「飛虎隊的無名兄弟」,因為正是他們默默的犧牲,保障了中國抗戰的後勤命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的紀錄牆上,銘刻了2590名美國軍人的名字,其中一半以上正是駝峰航線的飛行員。

摩爾正是其中一員。作為美軍中尉,他在1944至1945年間,完成多達96次駝峰航線運輸任務,駕駛C-46與C-47運輸機,將大量軍需物資送抵昆明,支撐中國的持久抗戰。摩爾曾謙遜地回憶:「我對昆明的印象不深,因為我們卸貨後就立刻返航,唯一一次看到城市的景象,是因為飛機起飛時受損,不得不暫停修理。」然而,他始終清楚,這些物資對中國軍隊和百姓的生死存亡何等重要。

傑出的醫生與教育家

戰爭結束後,摩爾選擇一條與戰火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先後完成藥學和醫學的學習,最終專攻婦產科醫學。在堪薩斯州霍伊辛頓(Hoisington, KS),他開始行醫,並在當地定居超過半個世紀。退休之後搬到佛州。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摩爾接生成千上萬名嬰兒,陪伴無數家庭迎來新生命。他的醫術與仁心深受社區信賴,被許多當地居民尊稱為「生命守護者」。他的女兒安妮(Anne Moore)在最近發表的一篇紀念父親的文章中寫道:「父親既是一位二戰老兵,也是軍中的羽量級拳擊冠軍。退伍後,他一邊讀藥學一邊自力更生完成醫學學業。1954年,他帶著妻子和兩歲的我來到霍伊辛頓,他熱愛這裡的人們,熱愛狩獵和釣魚的生活。對他來說,這裡是從醫與養家的理想之地。」安妮在文章中表達了對父親深情的思念。

摩爾的戰爭故事,直到他98歲那年才逐漸被公眾所知。他受邀前往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為觀眾講述駝峰航線的歷史,獲熱烈掌聲。2024年2月,他迎來百歲生日。佛州當地華人友人特別為他舉辦茶會與音樂會,茶藝師以中式茶道表達敬意,音樂家則以二胡、笛子和葫蘆絲演奏中國傳統樂曲,向這位曾為中國人民冒險的美國老兵致敬。

摩爾對中國始終懷有深厚情感。2015年,他曾應邀赴華,參加中國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並領取勳章。摩爾的一生,是二戰駝峰飛行員群體的縮影。他們冒著險惡天候飛越雪山,為中國運送急需物資,用生命延續中國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沒有駝峰航線的補給,中國的抗戰將更加艱難,甚至難以堅持到最後。

然而,摩爾的故事不僅停留在戰爭。他將戰火中對生命的珍惜,轉化為戰後的醫療與教育事業,救治無數母嬰,培育無數學子。他的人生告訴我們:真正的英雄,不僅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更在和平年代用愛與責任建設社會。

在抗戰勝利80週年的此刻,我們向摩爾以及所有駝峰飛行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如有學者所言:「沒有駝峰航線,就沒有中國的持久抗戰。」而摩爾用他百年人生,詮釋「戰爭雖殘酷,和平更可貴」的道理。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摩爾同華人朋友合影。檔案圖片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