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錄逾2200宗網上投資騙案 退休婦6個月內失$3000萬積蓄

警方於今年上半年錄得超過2200宗網上投資騙案,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兩成半,騙徒往往在社交媒體發放廣告尋找獵物,當中有受害人從facebook看到騙徒的帖文,內容稱有利潤豐厚的投資貼士推介,於是點擊帖文的連結加入WhatsApp投資群組,結果被誘騙在虛假應用程式投資港股和美股,痛失逾3000萬元;近期亦有業主則在房產平台放租物業,假扮高收入人士的騙徒聲稱有意租賃,雙方經訊息交流後發展為網上戀人,業主其後墮入「殺豬盤」圈套,被誘騙在虛假網站投資,損失高達3100萬元。

警方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錄得16262宗科技罪案,比去年同期微升0.5%,損失金額30.5億元,上升14.7%,當中網上投資騙案錄得2273宗,佔整體科技罪案的14%,平均每7宗科技罪案就有一宗網上投資騙案。對比去年上半年,網上投資騙案上升24.8%,涉及損失由10.9億元上升至14.8億元,升幅36.4%。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警司梁靄琳表示,科技罪案當中,網上投資騙案僅次於網上購物騙案和求職騙案,排名第3,涉及的總損失金額是科技罪案當中最多,平均每宗損失達65.1萬元,遠高於其他類型案件。騙徒主要以投資股票、基金、虛擬貨幣或其他高回報的項目作為幌子詐騙,去年上半年分別有1303宗、519宗、193宗,合共佔所有投資騙案近9成。

投委會企業傳訊及特別項目總監林汶鈴、網罪科高級警司梁靄琳、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譚雋蘭(左至右)呼籲大眾慎防網上投資騙案。
投委會企業傳訊及特別項目總監林汶鈴、網罪科高級警司梁靄琳、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譚雋蘭(左至右)呼籲大眾慎防網上投資騙案。

 

騙徒透過WhatsApp隨機將市民的帳戶拉入投資群組。
騙徒透過WhatsApp隨機將市民的帳戶拉入投資群組。

 

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譚雋蘭表示,Meta去年於全球的Facebook和Instagram移除逾1.57億個詐騙廣告,今年上半年亦主動偵測及封鎖了超過680萬個與詐騙集團相關的WhatsApp帳戶。
Meta香港公共政策主管譚雋蘭表示,Meta去年於全球的Facebook和Instagram移除逾1.57億個詐騙廣告,今年上半年亦主動偵測及封鎖了超過680萬個與詐騙集團相關的WhatsApp帳戶。

 

網罪科高級警司梁靄琳(中)表示,騙徒主要透過通訊軟件或社交平台發送釣魚訊息接觸受害人。
網罪科高級警司梁靄琳(中)表示,騙徒主要透過通訊軟件或社交平台發送釣魚訊息接觸受害人。

 

投委會企業傳訊及特別項目總監林汶鈴(左)呼籲,市民投資前應參考投資三部曲──「先警覺、先了解、先諗諗」。
投委會企業傳訊及特別項目總監林汶鈴(左)呼籲,市民投資前應參考投資三部曲──「先警覺、先了解、先諗諗」。

 

談及騙徒尋找獵物的手法,梁靄琳說主要透過通訊軟件或社交平台發送釣魚訊息接觸受害人,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透過WhatsApp接觸受害人的案件有1260宗,透過facebook和Instagram分別有411宗和226宗。最多受害人的年齡群組是41至50歲,其次是51至60歲,以及61歲以上,此3個群組佔所有受害人的7成;不同職業的市民包括專業人士也有墮入網上投資騙案,當中醫生、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已佔受害人的1成。

至於詐騙常見手法,梁說是透過WhatsApp或Telegram等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的帳戶拉入群組,這些群組通常標榜有內幕消息、投資群組交流、在線學習投資投巧等,騙徒會自稱金牌分析師或資深投資專家,並安排同黨在群組內發放一些高額獲利的截圖,目的令受害人以為其他人獲利和有意投資,繼而要求下載不明應用程式或登錄虛假投資平台進行投資,受害人初期有微利,一旦加大投資便沒法聯絡騙徒,積蓄化為烏有。

另外,梁說騙徒會在社交媒體投放廣告,通常以限時優惠、首100位用戶可優先獲得獨家投資情報為名,以增加緊逼感,又聲稱回報率有5至100倍等,受害人若點擊廣告,會被要求提供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騙徒取得聯絡方式後,便會將受害人拉入WhatsApp群組,重演騙局。

今年上半年損失金額最多的一宗騙案,梁透露受害人為65歲女性退休人士,她於去年8月透過facebook看到騙徒的帖文,內容稱有利潤豐厚的投資貼士推介,因此點擊帖文的連結加入WhatsApp投資群組,繼而被誘騙下載兩個虛假應用程式投資港股和美股,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共轉帳逾3000萬元予騙徒的不同帳戶進行投資,最後因不能提現發現受騙。

騙徒的詐騙手法不斷更新,梁指最近有業主在房產平台放租物業時,騙徒偽裝高端租客聯絡業主,從對話中營造高收入人士的形象,並博取信任,誘使受害人墮入圈套。另外,有騙徒與受害人建立曖昧或戀人關係,之後以各種藉口誘騙投資,警方於今年上半年錄得199宗這類俗稱「殺豬盤」的案件,比去年同期的160宗上升24%,相關損失金額由去年上半年的1.4億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8億元,升幅近3成。

今年涉款最多的「殺豬盤」案件,受害人為52歲,他在地產平台刊登廣告放租物業,騙徒與受害人聯絡,表示有興趣,其後雙方透過短訊傳情,建立了網戀關係,受害人及後被指示在虛假網站投資,分別將2000萬元款項及價值1100萬元的虛擬貨幣存入指定戶口,損失共3100萬元。 記者 李建人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