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新聞網站Axios援引兩位瞭解特朗普與普京會面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 普京確實表示願意討論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問題,但他提出,想讓中國成為擔保國之一,這或在暗示俄方反對由北約部隊組成的安全部隊,在戰後對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烏方及其歐洲支持國家一直在討論組建一個「自願聯盟」的想法,該聯盟將在戰後對烏提供支援,防止俄羅斯未來再次入侵。
消息人士還向Axios透露,特朗普告訴澤連斯基和其他通話參與者,希望「儘快」舉行三邊峰會,最早在8月22日舉行,而普京尚未公開承諾他會參加。特朗普在與普京會面後接受FOX新聞訪問時表示,基於會面的結果,他不認為需要考慮就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採取行動。可能會在兩至三周後再考慮,但目前不需要。此前特朗普曾警告稱,如不停止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將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並對那些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鑑於俄羅斯徹底征服烏克蘭的可能已經遙不可及,烏克蘭全面逐出俄軍的希望也日漸渺茫,這場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戰爭可能出現以下兩種結局。其一是烏克蘭割地,但獲安全保障。對於烏克蘭及其歐洲支持者來說,最佳狀況可能是將俄羅斯限制在俄軍已佔領的範圍內,相當於烏領土的1/5左右。但最大的問題是,其餘80%烏克蘭領土會發生甚麼事。這種結果類似1953年韓戰,《朝鮮停戰協定》讓朝鮮半島南北分裂至今,而韓國從當時起一直受美軍保護。對普京而言,韓戰式結果無異於失敗,雖獲得部分領土,但實質而言失去對烏克蘭這個「兄弟國家」實際影響力。
另一種結局是烏克蘭不得不順從俄羅斯提出的要求,包括縮減軍隊規模、限制武器和西方軍備供應,以及改變烏克蘭政治體制,包括憲法、領導階層,乃至語言、歷史和民族認同政策。如果真這種,將使烏克蘭淪為俄羅斯「受保護國」。對於一個原本渴望鞏固民主、融入歐洲和西方的國家來說,無異於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