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多家公共交通系統本月同步調整時刻表,啟動第三次「大同步」(Big Sync)計畫,透過跨系統協調縮短轉乘等候時間、提高準點率,讓通勤與出行更便利。官方表示,此次優化可讓部分通勤族單程節省多達20分鐘。四個重點轉乘樞紐包括都柏林/普萊臣頓(Dublin/Pleasanton)、帝利市(Daly City)、波羅阿多(Palo Alto)及康可(Concord)捷運站。
灣區捷運(BART)總經理鮑爾斯(Bob Powers)11日在三藩市Embarcadero站舉行記者會時指出,透過合作,不同機構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縮短通勤時間,讓搭乘巴士、火車或渡輪更方便。
此次「大同步」在四大樞紐共調整18條巴士路線,改善捷運、加州火車(Caltrain)與巴士之間的轉乘銜接。官方數據顯示,平日「理想轉乘」(等候5至10分鐘)比例提升33%,周末提升47%;「過短轉乘」比例下降23%,「過長等候」比例下降36%。
多家巴士營運商也同步配合調整。例如,服務康特拉科斯特縣的Tri Delta Transit進行40年來最大幅度改制,路線更直接、班次更頻繁;服務範圍涵蓋利物摩的Livermore Amador Valley Transit Authority則表示,東灣乘客搭BART前往三藩市中心現可節省最多17分鐘。
雖然官方強調改點將帶來時間節省,但乘客感受不盡相同。記者在Embarcadero站採訪多名實際搭乘灣區捷運的民眾。
來自紐約的遊客巴特勒(Jonathan Butler)與米納(Minna)此行為參加朋友婚禮。他們批評灣區公交系統票價高、班距長且系統分散,「紐約地鐵3美元全區單一票價,還能直接刷信用卡進站;這裡從市區去機場要12元,且常要等20分鐘。」他此行多依賴Uber出行,「因為轉乘費時,且路線規劃複雜。」
東灣居民莫斯科維茨(Dafne Moskowitz)自2018年起經常搭灣區捷運,她肯定近年車廂設施改善,但批評屋崙巴士系統覆蓋不足且安全感低,「在三藩市市區我不需要開車,但在屋崙,尤其是我住在Oakland Hill,很多地方走不到巴士站。」
另一位東灣居民正雅(Jung Ah)則表示,疫情後改為遠距工作,搭乘頻率降低,「雖然我不會因此改變通勤習慣,但對依賴公共交通的民眾來說,轉乘改善會很有幫助。」
主管灣區9縣公共運輸的「大都會交通委員會」(MTC)副執行長博克爾曼(Alix Bockelman)表示,灣區公交機構每年會進行兩次同步改點,未來還將推動統一地圖設計、擴大Clipper BayPass計畫、升級新一代Clipper系統,以及加快巴士專用道等基建工程。本報記者陳程威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