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華埠舊呂宋巷(Ross Alley),這條有百年歷史的老巷,儘管只有不到300步的場地,見證當地華人170多年來的變遷,曾經是嫖賭聚眾之所,衣廠林立,也曾因非法傾倒垃圾而常年受人詬病,刺鼻氣味與雜亂景象令居民和遊客卻步。
隨著文化中心畫廊41 Ross進駐,金門幸運簽語餅影響力的擴大,由社區和市府攜手推動的「潔淨家園」行動,讓這條小巷迎來了令人驚喜的轉變。
舊呂宋巷的變化非一朝一夕。疫情前,在市政府資助及社區捐助的共同支持下,華協中心與美化華埠行動委員會已經對這條小巷展開多項美化工程–重新鋪設平整的街道路面、安裝具有當代設計美感的燈柱,並在兩側牆壁上繪製色彩鮮明且貼合在地文化的壁畫。到了夜晚,巷上空掛滿的彩色燈籠隨風輕晃,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場小型節慶。
活生生花箱 取代垃圾巷
今年初,華埠中信信徒佈道會的總務Peter Huang,向三藩市工務局社區聯絡員Rain Wong求助,希望徹底解決巷口長年非法傾倒垃圾的問題。雙方最終決定採取別開生面的做法–用花箱「佔領」垃圾黑點。
工務局木工車間用再生木材製作花箱,城市林務部提供土壤,本地社會組織Refuse Refuse的袁文釗(Vince Yuen)捐贈多肉植物。隨後,Rotary Club of San Francisco Chinatown的義工們接力栽種,國際學生志願者們在4月至7月間,為花箱繪上繽紛彩繪,並在巷道牆面創作新壁畫。
工務局公共關係專員吳宜騁表示,短短數月,巷口的垃圾傾倒量明顯下降。遊客重新走進這條巷子,坐下來品茶顏悅色的特色果茶、體驗手工製作金門幸運簽語餅的樂趣,或在中華文化中心的畫廊裡欣賞中華與當代藝術交融的展覽。如今的舊呂宋巷,鳥語花香,再也不是那個令人掩鼻而過的角落。
美麗壁畫讓人充滿遐想
街景換上新裝後,巷內一處多了一件一個鏽跡斑斑的廢棄報箱,與身後\xf9椈壑W貼滿的求職資訊,成為巧妙的呼應,自然成了另一段故事的起點。這個被一群國際藝術留學生命名為《非他者報箱》(Non Alien Box)的公共藝術裝置,每一張都承載著匿名的心聲。
「我們發現,清潔不只是掃走垃圾,更是把被遺棄的東西重新帶回視線。」Peter Huang介紹,花箱及壁畫不僅守住巷口的整潔與美麗,也為居民創造了一個共同守護的理由。
如今的舊呂宋巷,一端是盛開的花箱、繽紛壁畫與高掛的彩色燈籠,吸引遊客駐足拍照;另一端,是沉默卻震撼人心的鏽跡報箱,讓人停下腳步細讀那些匿名的自白;加上充滿中華文化的木雕告示牌、藤蔓綠化,以及讓人充滿遐想的壁畫作品,既映照著社區團結帶來的可見改變,也折射出制度陰影下的無聲掙扎。而故事還沒有結束。花箱的花會繼續開,《非他者報箱》裡的故事也將不斷更新。
《非他者報箱》有不少讓人唏噓的故事,帶您走進《非他者報箱》的創作者們,聽聽她們如何在身份迷霧中用藝術找到自己的坐標。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