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總統特朗普關稅本周實施前,不少進口商提前進口大量貨物迴避高關稅,屋崙港上月進口貨櫃數上月激增31%。專家指出,特朗普關稅恐對就業和消費市場造成衝擊,美國民眾勢必面對零售商轉嫁高關稅成本。
《三藩市紀事報》報道,全國第九大港口屋崙港8日公布最新數字,7月份進口20呎標準貨櫃當量(TEU)為9萬2392個,比6月7萬0334個上升31%。同月出口量比前一個月也上升10%,達6萬5595個TEU。
港務局發言人指出,這種進口商加快貨運以免額外成本的搶運潮(front-loading)顯然是7月份進口貨櫃量增加的背後原因,也突顯貨運流量如何迅速改變以回應貿易政策。
港務局表示,8月首周、即關稅實施前仍有強勁的貨運活動。外界預期,隨著關稅前的搶運潮貨物陸續付運,貨運活動未來數月將有所緩和。今年至今,屋崙港總進口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3%。
研究全球貿易30年的南加州大學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主任維亞斯(Nick Vyas)指出,雖然關稅對消費者的影響「尚未浮現」,但恐怕到今年底購物旺季將會發生。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發現,美國消費者將面臨高達18.3%實際關稅,是1934年以來最高,一般家庭今年因關稅造成物價上漲而平均損失2,400元。該組織估計,皮鞋和手袋價格短、長期將分別上漲40%和19%,服裝短、長期分別有38%和17%的漲幅。
維亞斯提到,不是所有關稅開支都會轉嫁消費者,因為製造商和進口商為了希望維持需求,將尋找方法保持物價漲幅在可控制之下,但估計消費者將面對20%到40%關稅成本被轉嫁到他們身上。
關稅又可能衝擊本已放緩的就業市場。耶魯預算實驗室估計,美國失業率今年底前將上升0.3%,就業人口將減少49萬7000人。國內生產總值今、明兩年料下降0.5%。
為了回應特朗普的關稅,有些大型公司和國家承諾增加在美投資。例如蘋果執行長庫克承諾,除了今年初的5,000億元投資承諾外,還會加破1,000億元在美投資,包括在德州建廠。日本、歐盟也承諾投資美國數千億元,以達成與特朗普的關稅談判。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