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雙方官員於瑞士展開貿易會談。學者分析,這場會談不太可能產生實質成果,最好的情況是雙方同意同時降低關稅,即使小幅調降也是正面訊息。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孫韻(Yun Sun)指出,這是何立峰與貝森特首次進行會談。她不認為這場會議將產生任何實質成果。她說,「最好的情況是,雙方同意同時降低……關稅」,即使小幅調降也會釋出正面訊號。
了解日內瓦會談準備情況的人士表示,美方設定的初步目標是將關稅降至60%以下,他們認為中方可能會願意做出對等回應。知情人士稱,如果在為期兩天的會談中取得進展,這些關稅削減最快可能在下周實施。這些人士表示,這次會談更可能是探索性地交換意見,傾向於表達各自的不滿,而不是解決雙方長期存在的問題。
知情人士還表示,美國希望中方取消對稀土出口的限制,這些稀土用於製造磁鐵,目前多個行業正因供應受限而面臨衝擊。在芬太尼問題上也已取得進展。
特朗普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美中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已經高企,美國對許多中國商品的關稅高達145%。即使緊張局勢明顯緩解,對美國消費者而言也難以真正減輕痛苦,尤其在今年夏季可能出現物價上漲和貨架空置的背景下。
路透社報道,三位了解北京想法的官員透露,隨著中國的貿易夥伴開始與華盛頓進行協議談判,中國官員在私下\xf9媔V來越擔心關稅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孤立的風險。另有兩名了解北京立場的官員表示,北京擔心自己被排除在談判桌之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宋泓表示,如果美國下調關稅,中國可能會做出對等回應。「美方必須率先下調對中國的關稅,因為貿易戰是由美方發起的。」宋說,「如果美國把現有關稅降到,比如說60%或更低,我相信中國會迅速採取行動,下調對美商品的關稅。」
中國內部已將這次會談從更高規格的定位下調為普通會議,反映出中國認為此次會談主要是了解華盛頓在反復表態之後的真實訴求和底線。
「通過這次會談,我們將看出美國是否真的認真並準備好進行有意義的談判,」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表示,「但談判一旦開始,將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這只是開始,不要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