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受特朗普徵收145%以上關稅的中國商品,已開始抵達洛杉磯和長灘等美國最繁忙的港口,這些貨船裝載著12000個貨櫃,數量較之前下降超50%。進口商正在觀望美中的關稅談判,若有進展可能會延遲清關,若無進展或太過緩慢,只能被迫放棄貨物。
根據MarineTraffic追蹤和匯總的船舶抵達情況,在特朗普宣布徵收145%關稅後,有7艘離開中國的船隻目前停靠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這兩個亞洲貨櫃運輸港口,預計未來幾天有另外5艘貨船抵達。已抵港的貨船上裝載著亞馬遜、家得寶、宜家家居、寶潔、LG和三星等公司的貨物,涵蓋了各種消費品,包括割草機、冰箱、書架、輪椅、醫用手套、服裝、意大利面、魚等。
自高額關稅實施以來,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已大幅下降。CNN引述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塞羅卡的話表示:「這一周的貨運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35%,這些進港貨船是第一批受到關稅影響的船隻。」
塞羅卡表示,目前這些進港船隻的中國進口貨物下降超過50%。許多進口商已取消先前訂單,因為美國企業不願支付可能導致中國商品價格翻倍的高額關稅。他指出,洛杉磯港原本預期5月會有80艘船靠港,但其中有20%的行程已被取消,6月也取消了13次航行。塞羅卡警告,「零售商與進口商告訴我,商品價格比上個月高出大約2.5倍。」
多名航運業內人士警告稱,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急劇下降,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價格上漲和某些商品短缺的局面。如果美中關稅談判有進展,可能會延遲清關,如果沒有進展或進展太過緩慢,只能被迫放棄這些貨物。
根據物流與貨運代理公司Flexport執行長彼得森的說法,一些零售商選擇把商品存放在中國的倉庫,而不是進口到美國,因為這比支付關稅便宜。由於進口商與零售商不願承擔高額成本,交貨量可能會繼續下降,可能達到60%,「當現有庫存賣光,消費者會明顯感到短缺,價格也會上漲。」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預計,2025年下半年美國進口量將比去年同期下降至少20%,而來自中國的進口將跌得更厲害,摩根大通預估中國進口將下降75%至80%。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新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物價全面上漲。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此前分析認為,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今年美國整體通脹率上升2.3%,相當於給美國每個普通家庭造成3800美元的損失。目前,美國人仍在購買先前儲存在美國的商品,但這些庫存正逐漸耗盡。彼得森表示:「幾周後庫存賣完,到夏天時,會看到短缺和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