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苗頭,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在瑞士會晤,這是兩國關稅戰開打後,首次進行的高層接觸。不過,從雙方表態及長期以來積累的多項問題來看,外界研判,此次應是接觸而已,恐難達成協議或有重大突破,美中經貿破冰仍待時日。
外界高度關注美中高層接觸動態,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白宮曾多次稱正與中方進行貿易談判,但中國官方多次否認。直到雙方早前公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訪瑞期間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面,市場鬆一口氣。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雙方都面臨巨大壓力,美中之間大部分商品關稅達到145%,部分甚至達到245%。多家美國零售巨頭的CEO早前與特朗普舉行閉門會議,直接警告其關稅政策將導致供應鏈中斷,「兩周後美國消費者將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價格也會被迫上漲」。貿易戰開打後,美國股債匯市場波動極大,此外更有作為美債的第二大持有國的中國可能拋售美債將加劇金融市場混亂的擔憂。再加上多項商品的漲價,令普通民眾備感通脹壓力及生活成本大增,心生不滿等多重因素疊加,也令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態度軟化。中國同樣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面臨消費者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不振等困境,接下來,還要迎來數以千萬級的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中方同樣希望能通過談判暫緩貿易戰。
因此,美中近期都作出了一些務實的行動,據傳特朗普對電子產品等去年進口總值近1000億美元的商品實施了「對等關稅」豁免,中國也對於一系列的美國商品提供了關稅豁免,當中包括去年進口總值400億美元左右的131項商品。
不過,兩國博弈已久,積攢的問題多多,期待瑞士會談能破冰恐是難事。貝森特早前就表示說,「我的感覺是,這次會談將著重於緩和緊張,而不是達成重大貿易協議。」中國官方發布的訊息用的字眼是「接觸」、「會談」而非「談判」。外界分析認為,這次會談其實僅是中美高層出面為貿易戰降溫,美中貿易戰將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
從好的方向來看,此次會面意味著雙方放下姿態,開始談判,是積極信號。從歷史來看,七年前,特朗普首任總統期間,美中也曾進行貿易談判,當時雙方互派代表一個月談了三次,但停戰局面僅僅維持半個月,戰火重燃,可見美中貿易問題之複雜多變。觀察多認為,瑞士會談僅為雙方談判開個頭,後續恐是漫長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