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部署遠程導彈 歐洲添變數

歷史不會一成不變,也不會退回到了石器時代,但每次重大的變革事件,都會加快格局的演變。美國、德國不久前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稱,美國將於2026年起分階段在德國部署遠程火力。這些武器將包括SM-6導彈、「戰斧」導彈以及正在研發的高超音速武器,其射程將遠超歐洲目前部署的任何陸基火力系統。其實,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當時的聯邦德國部署中程導彈就引發了危機。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海軍節主閱兵式上發表講話時警告稱,美國在德國部署遠程導彈的計劃可能引發「冷戰式導彈危機」。如果美國今後在德國部署遠程導彈,俄方將採取對等回應措施。他表示,美德此舉將把俄重要政府和軍事設施、行政和工業中心以及國防基礎設施等置於其射程範圍之內。此類導彈約10分鐘即可擊中俄境內目標,未來還可能搭載核彈頭。

人類生活在一個由倫理規則構造的世界。社會的倫理隨時隨地在判斷和裁決人們的行為:甚麼是對的,甚麼是錯的,甚麼是師出有名,甚麼是欲加之罪,甚麼是善的,甚麼是惡的……凡此種種,都在倫理的範疇之內。如今,在德國部署遠程火力,也在考驗著歐洲的政治倫理與道義規則。

德國總理朔爾茨曾經在布魯塞爾歐盟峰會期間用醒目而誇張的「歷史性轉折點」(Zeitenwende)一詞形容一筆防務基金的立項,即德國政府宣布與反對派達成協議,以「軍事現代化基金」名義宣布投入1070億歐元用於防務,給盟友營造一種「德國正厲兵秣馬」的感覺,似乎有了這筆防務經費,二戰結束、尤其冷戰結束以來始終給西方一種「賣劍買犢」感覺的德國,將變回一個與其歐盟GDP第一大國地位相稱軍事強國。

德國是北約重要國家,而北約成員國有「年防務開支不低於同年本國GDP2%」的法定義務,作為北約中歐洲第一富國,冷戰結束後德國年度防務開支長期維持在年GDP1.5%上下,近幾年約合每年500億歐元,這已引發北約其他同盟國、尤其美國和東歐國家不滿,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一些感到安全受到威脅的德國人也開始忐忑不安,為此朔爾茨提出「滿足2%」的口號。

冷戰結束後德國「馬放南山」,常規軍總數從1990年的50萬減少到今天的不足20萬,空軍絕大多數戰鬥機「不適合飛行」,海軍艦艇中能「全面運作」者不足三成。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民眾的憂慮增加了。然而要修復、補齊和更新這些裝備、器材和設施,需要更多、更持久和常態化的穩定投入。顯然,德國引入美國軍事力量,也是一種草船借箭的策略。

針對德國計劃中的新一輪導彈部署,俄總統助理帕特魯舍夫表示,俄方可能取消對暫停部署中短程導彈系統的限制,這是對美國有關舉措作出回應。帕特魯舍夫還稱,俄方針對美國在德國部署遠程導彈的打擊系統「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中,所有工作都將按時完成」。德國政府副發言人霍夫曼表示,德方已經詳細解釋了為何需要部署這些武器。正是因為俄方改變了歐洲戰略平衡。如果有必要,德方也有意願恢復軍備管控。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