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存放在哪 折射同盟裂痕

特朗普站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閃光燈前,言語如刀:「如果我想讓鮑威爾走人,他很快就會離開。」這句話不僅在美國金融界投下震撼彈,更在大西洋彼岸掀起一場靜默的風暴。德國和意大利的政治精英們開始重新審視深藏於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地下金庫中的國家財富。

特朗普對美聯儲的持續攻擊,超越常規政策分歧的邊界,觸及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根基。他公開質疑鮑威爾的職業能力,甚至授意白宮法律團隊研究以「因故」罷免美聯儲主席的法律路徑。這種幹預動搖了國際市場對美國制度穩定性的信心,如果全球金融體系的守護者「變臉」,存放在美國的資產安全自然亮起紅燈。歐洲納稅人協會主席耶格爾的憂慮代表了當下歐洲人普遍心態:「我們非常擔心特朗普篡改美聯儲的獨立性。黃金是我們的錢,應該被運回國內。」

黃金儲備的跨國存放體系本是冷戰遺產與金融全球化的象徵。德國3352噸、意大利2452噸黃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沉睡在曼哈頓地下,這種安排源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歷史,也是北約盟友間戰略互信的體現。然而地緣政治風險已重新定義資產安全的內涵。特朗普對傳統盟友的反復態度,以及其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震盪,讓歐洲意識到「歷史朋友和盟友」的承諾不再那麼可靠。

俄烏之戰後,70多家全球央行調查顯示,越來越多央行考慮將黃金儲存於本國,以防緊急時刻無法及時動用。德國議員伯林格認為:「黃金是央行最後防線資產,在嚴重危機中,重要的不僅是法律所有權,更是實物控制權。」

黃金回流之爭,折射出歐洲內部的政治分裂與戰略困境。在德國,左翼BSW黨與前保守派議員罕見地共同支持運回黃金,公共媒體密集討論儲備安全;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卻陷入兩難。2019年她曾以反對黨領袖身分誓言「將黃金帶回國」,如今為維持與特朗普的貿易對話而刻意沉默。這種分裂暴露了歐洲面對美國時既依賴又懷疑的矛盾心理。

更深層而言,黃金遷移的討論本質上是對美元體系的一次信任投票。當美聯儲獨立性受損,其作為全球黃金託管機構的信譽必然連帶崩塌。芝加哥聯儲行長古爾斯比警告,若貨幣政策獨立性遭疑,將導致「通脹率更高,增長變緩,就業市場更糟」。Principal Global Investors的分析指出,這將削弱美元和美國國債的全球信譽,迫使投資者尋求日圓、瑞士法郎或黃金等替代性資產。若德、意最終選擇運回黃金,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法國、奧地利乃至日本等存美黃金國都可能重評估風險,動搖二戰後建立的國際金融秩序根基。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金庫中,那些標記著「德意志聯邦銀行」的金條已在黑暗中沉寂了60年。它見證過冷戰核危機、2008年金融海嘯,如今凝視著西方同盟最微妙的裂痕。無論這批黃金最終是否遷移,討論本身已揭示一個真相:當再堅固的金庫也無法守護信任的重量。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