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警報拉響 崩盤近在咫尺

美股多項技術指標正亮起刺眼的紅燈。美銀資料顯示,過去四周流入全球股票和高收益債券的資金占資產管理規模比例已達0.99%,距離1.0%的「貪婪」臨界線僅一步之遙。與此同時,全球廣度規則顯示73%的MSCI國家指數交易價格高於關鍵均線,逼近88%的警戒閾值。這些冰冷的數據無聲地宣告著:股票市場到了懸崖邊緣。

當前美股的上漲建立在極其脆弱的基礎之上。儘管標普500指數逼近歷史高點,但僅有22隻成分股處於歷史高位,創下1990年以來歷次突破行情的最低參與度。相比之下,1991年有51隻、2007年有82隻、2013年有97隻成分股同步登頂。這種狹窄的領漲格局,暴露了市場依賴少數明星股支撐的致命缺陷。

與技術面警報形成戲劇性反差的是,政策環境正在為市場注入強心劑。2025年全球央行已累計減息64次,有望創2009年以來最大年度減息幅度。美聯儲即將加入寬鬆大軍,以應對上半年經濟增長放緩。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預計秋季提名新美聯儲主席,此類提名往往導致美元下跌。

財政層面,「大而美法案」計劃從2026年起每年減稅900億美元。特朗普可能從關稅戰轉向減稅減息,通過刺激美元貶值與美股泡沫,實現「通過繁榮減少美債負擔」的目標。這種政策轉向,恰如乾柴遇上烈火,足以在技術指標示警的背景下,催生一場資產狂歡。

市場資金流向已顯露出精明的避險本能。數據顯示,260億美元湧入現金,121億美元流入債券,黃金吸納28億美元,而股票僅獲35億美元增量12。這種分化在板塊間更為尖銳——新興市場債券創下單周58億美元的歷史最大流入紀錄,美國小盤股卻遭遇44億美元資金出逃。

這種「現金為王」的防禦姿態與表面貪婪指標形成詭異反差,暗示機構投資者對技術面風險的清醒認知。黃金的持續走強更凸顯市場對美元貶值的預期——歷史證明,黃金始終是對沖美元熊市的最佳工具。當聰明錢悄然佈局防禦資產,散戶的追漲熱情卻將美股推向泡沫深淵,市場參與者間的認知裂痕正不斷拓寬。

當前情景與歷史泡沫破滅前夜驚人相似。分析師狄馬克發出警告:標普500指數若再創兩個新高,可能觸發系統性賣出信號,最終跌破4月低點4835點,進入技術性熊市。回顧2000年科網泡沫與2008年金融危機,市場總是在政策刺激與技術面惡化的撕扯中走向崩潰。

更深層的矛盾在於,美股過去15年9.26%的年化回報(經通脹調整)已遠超6%的長期歷史均值。這種超額收益源於金融危機後約40萬億美元的貨幣與財政干預,如今政策工具箱已日漸枯竭。如果盈利增長(標普預期2025年增19.87%)與經濟放緩(亞特蘭大聯儲預測一季度GDP萎縮2.4%)嚴重背離,市場終將迎來殘酷價值回歸。

顯然,目前技術指標與政策東風背道而馳,市場正站在了一個充滿張力的十字路口。政策催生的泡沫終會破滅,但破滅的時機永遠成謎。2000年科網泡沫頂峰時,納斯達克市盈率高達175倍;2008年危機前夜,華爾街仍在高唱「金髮女孩經濟」。如今,減息預期與減稅幻夢正編織著一場新的盛宴。決策者的兩難在於,是等待泡沫消除,還是繼續注水製造繁榮假像?這道題的答案,將決定人們走向健康調整,還是墜入更大的深淵。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