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殯葬業走到「陽光下」

「唯恐避之不及」是很多人對殯葬業的態度,但是,或遲或早,每個人都要跟這個行業打交道。

大多數人不會在生活中頻繁接觸殯葬服務,對其印象要麼來自他人敘述,要麼來自某些影視文學作品的文藝化描寫,這種印象往往也是失真的。每一種正當合法的職業都需要尊重,只有摘除對殯葬從業者的「有色眼鏡」,才能讓殯葬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因為公共話語禁忌,殯葬業總是面臨是是非非。在一些人的觀點裡,殯葬業就是暴利行業,殯葬服務是只能「捱宰」的消費;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殯葬業「晦氣」,從業者在家庭關係、社會交往、戀愛婚姻等方面承受著外界難以感受的困難。

客觀來說,社會觀感裡殯葬業的一些問題確實存在。但社會的非理性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個行業的封閉。唯有消除成見,打通溝通的橋樑,才能讓殯葬業走到「陽光下」。

近年來,加入殯葬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用務實的行動消除外界偏見,通過創新給這個傳統行業注入新力量。

在提供差異化服務方面,年輕人就有顯著優勢。面對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很多行業裡的年輕人會參與產品設計,做出新的壽衣以後自己先穿出來試試,「像是自己的作品一樣」。年輕從業者大膽創新產品與服務,從中感受到職業成就感和獲得感,也活躍著行業空氣,提高了服務的品質。

雖然日常工作圍繞著逝者及其家人,但殯葬從業者並不冷酷無情。服務過程中的溫情與悉心,讓他們贏得客戶的尊重。社會在認識這一行業時,要看到從業者特殊的付出與努力。

在殯葬從業者眼裡,這不過是一份普通工作,他們也有棘手的職場難題、職業壓力;而在工作以外,他們也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情感需求。關注這些年輕從業者的需求,讓他們融入社會、被社會包容,也是促進殯葬業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

▍南木 中國 ▍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