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觀念在變 青少年新性愛大觀

現今青少年的交往透過各種情境進行,使用成年人可能不熟悉的術語,例如「偷偷摸摸的連結」(sneaky links),還有「談話階段」(talking stage),指的是企圖了解對方的調情階段,通常經由簡訊完成,最終可能導致彼此的「連結」。研究發現,高中生的性交活動越來越少,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性生活減少。

年輕人表達愛慾的語言,以及背後的行為,都在不斷演變當中。專家表示,在全國進行的大型研究未充分反映這些轉變。

多年來,研究顯示美國高中生發生性行為的比例逐漸下降。根據聯邦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最近的一項調查,這個趨勢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最初幾年持續發生,但這並不令人吃驚。該研究發現,2021年有30%的青少年表示曾經發生過性行為,低於2019年的38%,與30年前相比更大幅下降,當時有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坦承有過性行為。

《美聯社》根據調查結果走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和專家,徵求他們的解釋,發現了可能使家長大吃一驚的答案。

性定義因人而異

首先,性的定義因人而異。17歲的新英格蘭地區高三生羅絲(Rose)考慮了20秒,然後列出自己認為的性行為,包括異性性行為、口交以及同性或性小眾伴侶關係。她透露,在學校裡短期連結被稱為「情境關係」(situationships),從健康和情感角度而言,通常代表幾乎不做承諾和高風險。

還有「偷偷摸摸的連結」,意即暗通款曲但不讓朋友知道。羅絲表示:「我有一種感覺,越來越多的人在做愛——但不一定是在男女之間。」

對於今日的青少年來說,關於性的話題正在從二元論轉變為多元論,他們的性行為種類也是如此。雖然圍繞性的詞彙正在發生變化,但CDC自1991年開始進行一年兩次的研究,一直使用相同的措辭提問:你有過性交(sexual intercourse)嗎?

18歲的凱(Kay)自認是同性戀,就讀於密歇根州一所公立高中。她坦言「老實說,這個問題有點可笑。」據她說,可能有很多青少年會回答:「沒有,我從未有過性交,但我有過其他類型的性行為。」

性別取向改變

幾位專家表示,CDC的發現可能揭示青少年性行為方式的轉變,現今性別流動變得更加普遍,對非異性戀者的污名化也降低不少。

他們指出今年研究中的另一項發現,即自認為是異性戀者的高中生比例,從2015年CDC開始詢問性取向時的約89%,下降至約75%。另一方面,確定為女同性戀、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的比例,從2015年的8%上升至15%。

青少年性行為減少是好消息嗎?除了字面含意外,還有許多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高中生的性行為率穩步下降,以及它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馬里蘭州大學全國學校心理健康中心(NCSMH)的聯合主任胡佛(Sarah Hoover)表示:「我想有些家長很高興,有些家長很擔心,我認為兩者也許都有充分的理由。」衛生官員則喜愛看到這個趨勢,因為它導致青少年懷孕和感染性病比率減少。

今年的降幅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下降,顯然與新冠疫情有很大的關係,疫情使孩子們與世隔絕,無法見到朋友,改而沉浸在社交媒體中。胡佛指出,即使生活開始恢復正常,許多孩子仍對面對面的互動感到不自在,並發現自己的語言交流能力下降。

色情片影響大

專家表示,性行為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或是容易在網上獲得色情內容。根據非營利性兒童權益保護組織Common Sense Media今年稍早發布的一份報告,到17歲時,四分之三的青少年都已在網上看過色情內容,而且首次接觸色情內容的平均年齡只有12歲。

紐約性教育老師方特(Justine Fonte)表示:「色情片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性教育來源。」但她稱,色情內容塑造並扭曲青少年對性行為、權力和親密關係的看法,「你可以倒帶和快轉,並且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不像有伴侶時需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哥倫比亞大學專門研究青少年性行為的教授桑泰利(John Santelli)認為,如果想要準確地解讀青少年的性行為,需要考慮語言的演變。他指出:「交媾(intercourse)這個詞在過去有另一種含意,只是意味著說話。」美聯社三藩市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