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說防暑

今天是入伏的第三天,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刻。一般來說,伏天的時間落在夏至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以及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這三個時段也分別被稱為初伏、中伏、末伏,每一伏有10天。

「庚日」的計算,則要回到古人使用的「干支紀日法」,從中國的農曆來看,六十日是一個循環,每逢有庚字的日子都叫「庚日」。以2025年來看,初伏的時間落在公曆7月20日至29日;中伏在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則是8月9日至18日。

這段時間在中國中原地帶,溫度高、濕度大,加上白天時間長,人們的相對睡眠時間少。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時最好別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日常飲食以「補養」為原則,可以吃一些益氣養陰而且清淡的食物來增強體質,如山藥、紅棗、海參、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等。

此外,炎熱的三伏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也可以補充一些「帶苦味」或「去火」的食物,如:綠豆、苦瓜、番茄、芹菜、茴香、香菜、蘿蔔葉等幫助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

而今天則是24節氣中的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熱的節氣。這個時節容易有午後雷陣雨,高溫高濕的天氣,不只汗水不容易蒸發,也很容易水分補充不足,一不小心就中暑了!

而人的皮膚,是散熱很重要的途徑,頻繁進出冷氣房、吃冰喝冰水,都容易讓皮膚的毛孔收縮,反而將熱氣、寒氣一起鎖在身體裡,夏天時沒感覺,等到了冬天就容易發作。

為避免傷身,在喝水時盡量選常溫水而不是冰水,並且要小口慢慢喝水,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話,也要留心喝茶、咖啡容易利尿,和在戶外活動一樣,都要留意水分的補充。

飲食方面,高溫會加速人體新陳代謝與能量消耗,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低脂肪的雞肉、鴨肉等;適度吃些帶苦味的食材,如苦瓜、芹菜、芥菜等,有助於開胃健脾降火氣。由於夏季炎熱容易出汗,適當吃酸味食物,如檸檬、奇異果、桑椹、梅子、山楂、番茄等,可以收斂汗出、預防流汗過多,幫助生津止渴又健胃。

不過在美國,由於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差異也非常大。即便是在加州的灣區,東西南北也不一樣。南灣和東灣就會比較熱,而北灣則會濕涼得多。作家海明威就說過:世界上最冷的冬天就是舊金山的夏天。所以,今天的這段文字就送給在美國火熱地區生活的人吧。祝您清涼一夏。

本網編輯沙龍綜合報導

 

封面圖片:Adobe Stock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