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疫情華人未能倖免 專家籲居家應戴口罩勿親近

美國疫情嚴重,中國國際航空的機組人員穿密實防護衣進入洛杉磯國際機場。 洛杉磯時報/檔案圖

本報記者尚穎洛杉磯報道

Omicron變種病毒造成COVID-19疫情再次失控,本週全美單日確診病例超過142萬,再次創紀錄。COVID疫情以來一向謹慎的多數華人這次不再倖免,南加州本地華人全家人感染確診的情形越來越多。洛杉磯傳染病臨床醫師提醒,即使在家也須戴口罩,盡量與家人保持距離,避免擁抱等親密接觸。免於COVID或變種病毒感染,戴口罩,打疫苗,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缺一不可。

洛杉磯資深傳染病專科醫師黃重德(Jong Teh Huang)向記者表示,目前Omicron變種病毒急速傳染擴散的情況,在完全接種COVID疫苗的基礎上,假如能做到帶好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應該可以避免傳染。他解釋,一個感染COVID病毒的病人,病毒量最多的範圍在其四周大約3-6英尺之間,通常3英尺半徑範圍內病毒量最高。因此,須保持6英尺安全社交距離,更要避免3英尺近距離靠近感染者。尤其人群聚集地,保持與他人的安全距離,否則如果有人從身邊走過,太近屬於高傳染範圍,很容易感染病毒。美國人日常習慣於擁抱親吻問候,卻不戴口罩,不想打疫苗,又太靠近很容易傳染。他所了解,現在全世界感染COVID的病例,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美國人,高達20%。有數據顯示,在台灣的國際機場入關旅客中,COVID檢測陽性的病例絕大多數來自美國。

相比以前幾乎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人確診感染的情形,黃醫師發現近期COVID感染病例越來越多是身邊周圍熟知的親友鄰居。他提醒每個人自己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尤其Omicron變種並非溫和病毒,而COVID疫苗的保護力已減弱很多,因為目前的變異病毒與此前的COVID病毒已大不相同。

他指出,有人稱Omicron感染與感冒類似,這不準確,重症感染者比流感嚴重更甚,需要插管幫助呼吸。普通流感重症三分之二病例可以恢復好起來,但COVID病毒或變種感染病例如重症需要插管,90%不治身亡。所以,COVID感染症狀雖然像感冒,但一旦重症將危及生命。他認為稱COVID病毒或變種Omicron像感冒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只是感染Omicron的病症相對不太重,之前COVID感染者中大約10%需要住院治療,現在感染Omicron住院率雖然降低,但由於感染人數太多基數大,所以住院人數更多。

黃醫師透露,本週一他有兩個病人感染Omicron不治身亡,其中一人接種了兩劑COVID疫苗。因為病毒變異,COVID疫苗對Omicron病人的保護作用降低很多。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以黃醫師的臨床觀察,COVID疫苗對目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只剩20%,原本完全接種COVID疫苗的保護力曾達到94%。他透露,收到太多完全接種COVID疫苗卻感染Omicron就醫的病人。

因此,完全接種COVID疫苗不意味著可以安心無憂獲得保護,黃醫師提醒,還須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三者必不可少,尤其保持6英尺安全距離最重要。他坦言,政府不能一味只要求民眾打疫苗,而忽略戴口罩並保持安全距離。即使家庭內也需要如此,因為目前近一半的病例都與家人傳染有關,一個人感染病毒,全家無一幸免被傳染。多為家庭成員上課或上班感染Omicron病毒,回到家再傳染給一家人。所以,要特別強調在家中也要戴口罩,家裡環境封閉不通風。即使家人之間也儘量避免親密接觸,不擁抱接吻,保持距離。打噴嚏,大聲講話,吵架,包括唱歌,需要用氣十足,都會使病毒擴散範圍更大,需要更遠的安全距離。

他認為,普通的外科口罩保護力就很好,但要避免漏氣。普通人戴口罩往往未注意不夠嚴實,靠近鼻孔的縫隙漏氣,讓病毒乘虛而入。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