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曾維燊
圖:生成示意圖
你個頭就好似一個資源豐富的「森林」一樣,可以俾「馬拉西兹亞」(Malassezia)置身天堂般不斷進食。
「馬拉西兹亞」真正名字叫馬拉色菌,是一種酵母菌,寄居於我們的頭皮上,並以頭皮油脂為食。在大約一半的人口中,牠的活動會引發頭皮屑。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頭皮屑較多,有些人較少?又該如何治療?
雖然我們自認為個體,但實際上,我們更像是一個個微生物的「殖民地」。皮膚上生活著數十億微生物,而 馬拉西兹亞 自出生後不久便開始定殖。毛囊——生長毛髮的微小凹穴——尤其受到牠們的青睞,因為毛囊周圍的腺體分泌一種名為 皮脂 的油脂,用以潤滑並強化毛髮。馬拉西兹亞 演化出以皮膚蛋白質和油脂為食的能力。
由於頭皮毛囊密集、皮脂分泌豐富,因此頭皮成為身體中最油膩、也是酵母菌最為活躍的部位。當牠們大量攝食頭皮油脂時,頭皮屑便可能形成。
皮脂包含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排列整齊,而不飽和脂肪酸結構呈不規則彎曲。馬拉西兹亞分泌酵素將皮脂分解,並只攝食飽和脂肪酸,留下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剩餘脂肪酸滲入皮膚,破壞皮膚屏障,使水分流失。身體偵測到破壞後會發動防禦,引發發炎與搔癢,同時加速皮膚細胞分裂,修補受損屏障。
平時,皮膚表層每兩到三週會完全更新:細胞分裂、向外移動、死亡,形成堅韌的外層,並逐漸剝落為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細胞。但頭皮屑患者,細胞更新過快,未能正常成熟和分化,聚集成大塊油膩鱗屑,便成為可見的頭皮屑。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使用含抗真菌成分的洗髮水,直接殺死 馬拉西兹亞。頭皮屑的嚴重程度會隨皮脂分泌量和荷爾蒙變化而波動,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有些人更易受影響,原因仍不完全清楚。
科學家正在研究:頭皮屑患者的皮膚屏障是否更易滲水,並促使細胞過度增生;同時發現馬拉西兹亞會分泌名為 oxylipins 的小油性分子與免疫系統互動,調控發炎。若能抑制促炎分子並提升抗炎分子,可能開發新型治療方法。
此外,馬拉西兹亞 與人體的關係可能並非全無益處:頭皮屑雖令人不適,卻提供穩定的油脂來源;牠們亦擅長守護皮膚,抵禦其他有害微生物如 金黃色葡萄球菌。
總之,雖然科學家解開了許多頭皮屑之謎,但頭皮屑仍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